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最近,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五大上市險企陸續發佈了一季度保費業績。

數據顯示,3月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原保費收入2761.7億元,環比增長92.4%。其中,中國人壽增幅最大,原保費收入798億元,環比增長高達131.3%。

從數據來看,險企似乎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

保險業迎來春天

儘管今年1、2月份保險業整體處於低谷期,但憑藉3月份的反彈,整個一季度的業績還算不錯。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原保費收入9481.46億元,同比增長了4.07%。其中,新華保險增幅最高,原保費收入約為582.4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4.92%。

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華泰證券發佈的險企保費數據)

對於保費的強勢反彈,業內人士總結了三大客觀原因。

第一,3月以來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對於保險業的影響逐漸下降。第二,疫情只是延後了保險需求,而不是降低需求,隨著疫情的好轉,延後的需求逐漸被釋放。第三,經歷疫情的爆發後,消費者保險意識增強。

那麼,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以外,險企又是怎樣主動應對疫情衝擊的?營銷理念出現了哪些變化?

延續“開門紅”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為了助力2020年“開門紅”,去年12月開始,泰康、華夏、長城、愛心等20多家保險公司就陸續推出核保寬鬆政策,計劃3月31日結束。

以某保險公司為例,在“開門紅”期間,其下調了對多項可控常見疾病的核保標準,比如,輕度超重、輕度血脂高、輕度或重度脂肪肝、輕度支氣管炎等28種情況,在投保壽險和重疾險時,可按標準體承保,無需加費承保或除責承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很多保險公司將核保寬鬆政策延續至4月底、5月底,有些甚至延續到6月底。

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保險消費,為保險公司帶來保費收入。

重拾銀保渠道

近年來,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佔行業總保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滑,已由2016年的44.14%降至2018年的30.59%,銀保渠道也逐漸退出保險產品的主力銷售隊伍。

據銀行業人士透露,由於銀行客戶具有天然的理財屬性,因此與保障型保險產品相比,銀保渠道一向更加重視理財型保險產品。而近年來隨著“保險姓保”理念的普及,部分客戶對理財型保險產品不買賬了。

有媒體報道,受疫情影響,個險渠道營銷受限,部分保險公司目前已有重拾銀保渠道的打算,想要把保險銷售的重任重新交給客戶體量龐大的銀行。

不過,對於銀保渠道的銷售能力,業內人士表示擔憂:目前保險公司已不再依靠理財型產品來衝規模,而是大力發展保障型產品,這類產品是否真的適合在銀保渠道銷售?銀行客戶又是否會買賬?

事實上,2月下旬以來,部分銀行就開始力推醫療險、重疾險等保障型產品;針對疫情期間面籤困難問題,銀行也開通了官網、手機銀行等在線投保通道。

據北京商報發佈的同業交流數據顯示,3月壽險公司的銀保新單規模保費收入為1137.37億元,環比大增115%,同比增長22%,已出現報復性反彈。

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1-3月壽險公司銀保新單規模保費)

發展線上渠道

3月2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2016年-2018年,我國互聯網人身險保費經歷了兩年連降,從1796.7億元降至1193.2億元。而這一情況終於在2019年迎來了轉機:去年全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為1857.7億元,同比增長55.7%。

金庫君認為,這與近年來保險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有關。艾瑞資訊發佈的《2020年中國保險科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科技方面,2019年我國保險機構投入了319億元資金,預計這一投入在2020年將增至382億元,2022年增至534億元。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識別等保險科技的發展,險企也一直在積極推動互聯網保險發展。而疫情的爆發正好加速了險企的線上化轉型進程。

在線上營銷方面,險企已卯足了力。

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首先,在獲客方面,越來越多的險企採取智能化投放技術,依靠大數據和算法來更加精準地鎖定目標客戶,在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獲客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打擾非潛在客戶的機率。為了最大化實現線上獲客,很多險企已經與騰訊等科技巨頭合作,希望科技巨頭能夠發揮流量優勢,通過公眾號、小程序等載體,為險企進行導流。

其次,在服務方面,險企正在大力推廣自家官網與APP,並完善相應功能。比如,已有多家險企上線智能客服服務,為客戶提供7*24小時無間斷高效服務,以此加強銷售與服務支持;各險企也在積極探索投保、回訪、理賠、繳費、諮詢等保險全流程在線服務體系。

最後,在宣傳方面,疫情爆發以來,部分保險公司陸續推出線上贈送保險活動,在為一線工作人員、客戶等不同群體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時,也為自家品牌做了積極宣傳。

受疫情影響,最近不少企業都進行了降薪、裁員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招聘人數卻不降反增。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大家、中國人壽、泰康、平安、友邦等多家保險公司均發佈了社會招聘、校園招聘公告,通過視頻面試、線上培訓等方式穩定增員。

按照大家保險的說法,這是“要逐步優化員工隊伍結構,利用3-5年的時間培養各類人才隊伍,為保險公司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金庫君看來,近年來雖然保險業一直處於線上化轉型過程中,但由於互聯網保險亂象、相關技術不到位、消費者習慣等原因,轉型進程一度十分緩慢。對於險企來說,如今的疫情倒像是一個契機,一方面倒逼險企規範互聯網保險業務,加速發展保險科技;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被迫改變了線下投保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