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南關教堂的由來

高邑南關教堂的由來

摘自李小杏主編高邑《東南關村志》

天主教於明萬曆年間傳入高邑,首先入教者有裡村、坊士冊、破塔,次為中韓、河村、陳家莊、北關、西韓、南關等村,其後入教者增至60餘村,開始信教者僅數十人,民國20年增至3340人,民國30年達6000餘人,分設教堂10處。另外有教會公所80餘處。教務原屬北京教區管理,清咸豐年間劃規正定教區。城內、蒲底、破塔為常駐神甫之堂。在高邑的神甫有馮尚志(寧晉人),荷神甫(法國人)、米神甫(束鹿人)、柴神甫(奧地利人)、劉光正(裡村人)。

高邑南關教堂的由來

南關的教友並不多,但在城關是最多的。1983年,做過調查登記,按教會的規矩,已經領受過洗禮(教徒入教禮)的教友共187人,主要是郭姓,其次是李姓,還有幾個外姓教友。從調查看,凡1956年以前出生的郭姓子女基本上都是教徒。也就是說整個家是天主教家庭,而在高邑解放後(1945年8月),部分男子與外教成婚,本身的信仰淡泊,加之多方干預部分家庭開始脫離教會。為子女舉行洗禮的越來越少,造成人口增加,教友減少的現象。現統計有130人左右。


高邑南關教堂的由來


南關天主教人數雖然不多卻對外影響很大。原因是2000年春開始建教堂,整體工程包括教堂西樓、東平房(樓基)所有圖紙都是由當時會長郭雙年設計和組織施工的,是縣城標誌工程。圖紙由城建局審查,縣委書記簽字批准的。教堂面積2.4畝,其中教堂佔地三分之一,當時按城區教友人口,加25%算應有500人,實際按800人計劃的。教堂長35米,寬14.25米,哥特式三鐘樓,中主樓高45米,兩邊鐘樓高28米,堂內淨高8米。正面主樓上有突出鐘樓。西樓5間,兩層南北長18米,寬8米,按當時設計只能先蓋主要工程教堂,造價為100萬元,還不包括修繕費用。

政府在歸還教產時,只是在北門裡原址的幾間房子折價做資金再無其他。所以100萬元的工程是可想而知(當時建築工人的工資,大工15元,小工10元)。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從3月份開工到12月25日聖誕節啟用近10個月的時間裡沒有停過工。除南關的教友外,城區周邊教友為教堂做貢獻,出義務工,送飯送水。

高邑南關教堂的由來

圖文無關

為教堂的木材,城區教友家幾乎沒有了大樹。除了神甫外援部分外,許多費用都是無償奉獻的,佔總工程的三分之一。到年底基本完工時,實際才花費現金不足50萬。主體工程完成後,裝修和附屬工程2004年全部完成。2005年1月3日,舉行了教堂落成和祝聖大典。2000年後,又接連脫聖出兩位“神甫”而名聲在外。教會把多位神甫參與的禮儀為共祭彌撒。南關教堂內就有兩次超過30位神甫參與的儀式。一次是教堂的祝聖禮。南關教堂雖在高邑縣屬於晚成的教堂,但也是一個唯一經教會正式命名確認的教堂。另一次是郭亞濤神甫的祝聖慶賀禮。這兩次教堂舉行的,同時神甫參加超30人。大型樂隊兩個,參與的教友在1500人以上。在黨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信仰自由”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廣大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如故。“復活節”、“聖誕節”,逢星期六、日教堂前車水馬龍,並開展文藝活動。(據郭雙年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