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他于188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大哥是公认的文坛巨匠,二哥是公认的文化汉奸,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背负最重的家庭责任。

他没有两个哥哥那么有才气,也没有哥哥那么幸运能够出国留学,有如此的成就,全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周建人的父亲在他5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三年后,父亲去世。

起初的时候,家中还有哥哥们照顾,随着年龄的渐长,哥哥们也要出门求学,家中便只剩下了周建人和母亲了。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周建人曾经也想着出门求学,但看到孤苦无依的老母亲还是狠不下心肠,便留在了母亲的身边,一边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靠着自我感悟能力学习书本上知识。

1905年,周建人在小学里面任职老师,努力钻研植物生物学科。并完成了《会稽山采物记》等文章。

1912年,二哥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回国,次年,因为羽太信子要生孩子,便将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叫来陪伴,也是在这个时候,周建人和羽太芳子产生了感情。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同年,因为所在小学停办,周建人应聘为水神庙小学校长。

周建人和羽太芳子两人在1914年的2月28日结婚,婚后的生活极好,两人的感情也是日渐浓厚。

1915年2月25日,周建人和妻子羽太芳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两人特地为孩子取名为周冲,但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便夭折了。

同年,周建人又到绍兴明道女中教书,并在成章女校兼课。

1917年11月,他们新添了一个女儿,取名为鞠子,又名为马理。

1919年5月,他们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周沛,又名周丰二

同年的12月份,周建人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八道湾,周氏三兄弟和他们的妻子以及周母共同生活在这里。

来到北京的周建人因为没有工作,便在哥哥的帮助下,在北大旁听学习,利用平常的时间写些生物学和民俗方面的文字,将其在《新青年》发表,赚取一点稿费,就这样生活了两年。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也因为如此,芳子渐渐也对周建人十分不屑,看到姐姐信子常常大肆挥霍,十分羡慕,认为周建人过于无能,不会赚钱,便有些瞧不起周建人。

后来在胡适的帮助之下,周建人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的工资为六十元。

1921年9月,周建人离开北京,前往上海,此时的芳子已经怀孕,便并未随同。

1922年2月,他们又迎来了第四个孩子,取名为周丰三。

生下孩子后,周建人便多次写信给芳子,让其一起带着孩子前往上海和他共同生活,但是在八道湾享受惯了富贵生活的芳子并不想离开这里,也不想离开姐姐,便一直推脱,反而一直找周建人要钱。

后来周建人因为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而芳子依旧拒绝前往上海,也不想照顾他。

1925年左右,周建人和从前绍兴的学生王蕴如在上海恋爱同居。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次年,王蕴如为周建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周晔。

1927年,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为周瑾。

因为要照顾两个家庭,周建人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

1932年,民盟成立,周建人担任中央调查员,在抗日战争中,周建人和哥哥鲁迅共同抗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

同年,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小女儿周蕖出生。

1936年的10月,鲁迅因病去世,给周建人很大的打击,周母也十分难受。

几个月后便是周母的寿辰,为了给周母一些安慰,便想着趁着祝寿机会让母亲高兴一下。

于是在1937年的春天,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和孩子一同前往了北京。

周丰三是第一次看到父亲,而王蕴如的出现给这个家庭也带来了极大地震撼。

不必多说,自然是火药味十足,芳子和周建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争吵。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芳子所生的三个孩子也一致站到了母亲的这边,甚至围着打父亲,长子周丰二更是手持军刀从里屋冲出来,要将周建人砍伤,所幸后来被拦下。

之后,周丰二便打电话到日本领事馆,要求将周建人扣留,并要求依法办理。

也因为这次的吵闹,周建人当场和芳子及三个孩子断绝关系,并和周作人一家也彻底的决裂,发誓再也不会往来。

1941年的3月24日,周建人和芳子的小儿子周丰三,在家里用周作人警卫的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自杀身亡。

1945年,周建人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新中国成立之后,芳子向法院以“重婚”罪名状告周建人,状纸当中也发现了周作人的笔迹。

经过法院的调查,最终判决了周建人和芳子早已离婚成立。

与此同时,周建人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他被选为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

解放之后,即使政务繁忙,他依旧抽空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没过多久,便和叶笃荘、方宗熙一起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且还为很多的报刊杂志叙写了科普小品,为中国科学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方式。

1970,已经处于晚年的周建人,眼底常常出血,为此经常使用放大镜读书,最终差点导致双目失明。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旧没有放弃学习,为了改变大众的封建迷信,他大声呼吁要普及教育,普及科学。

与此同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以此来普及科学常识,改变封建迷信思想。

1984年7月29日,周年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周建人身前立下的遗嘱:

“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旧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河大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或许是两位哥哥的光芒太亮,从而导致更少的人关注到他,有人说文章不能和两位兄长相比,但在国家视野上却也不亚于鲁迅。

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以传播科学为目的,创造科学小品,普及科学知识,呼吁重视教育,中国人的封建思想也有了新的转变。意志坚定,刻苦勤奋,有胸怀,有精神,有毅力,最终在政治上颇有建树。

喜欢的朋友不要忘记点赞~关注~~收藏~~谢谢~!


自成一格周建人,凭借自学,最终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