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粉碎蔣介石的包圍計劃,擺脫敵軍的追擊佈防,中央紅軍決定實行戰略性轉移,放棄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中央紅軍在第一次佔領遵義期間,召開了遵義會議,在此期間,蔣介石調兵遣將,集中中央軍、湘軍、川軍、滇軍等數十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包圍了過來,企圖阻止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師,並在烏江西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設置包圍圈,意圖一舉消滅紅軍。

在蔣介石調兵遣將的過程中,偉人決定放棄遵義,北渡長江,與四方面軍會合,在川西北重新建立革命根據地,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撤出遵義進行轉移,分三路分別向習水、赤水方向挺進,準備奪取土城、赤水等地。

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土城位於黔西北,是赤水河東岸的一個重要渡口,奪取土城,對整個戰略計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這場戰役還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所進行的第一場戰役,此戰的勝敗,關係著全軍的士氣,1月25日,紅衣軍團1師與守衛土城的黔軍侯之擔所部發生了戰鬥,僅僅半個小時,敵軍便潰不成軍,向古藺方向潰敗,中央紅軍因此開進了土城地區。

當此之時,川軍各部封鎖了長江,同時川軍一部開進了貴州省,準備自赤水、習水、溫水等幾個方向並進合擊,其中章安中旅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赤水河岸,川軍王牌郭勳祺師業已攻佔了習水縣城,向土城咄咄逼近。

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1月27日,川軍郭勳祺師率先搶佔了土城背面的青槓坡,阻斷了紅五軍團與紅4師的聯絡,為了能夠打通這一防線,紅軍與敵人展開了反覆的爭奪,然而因為是背水一戰,作戰條件十分不利,且各參戰部隊損失慘重,仍然無法打開缺口,戰鬥處於相持階段,但是川軍其餘各部已經逐漸逼近,無奈之下,紅軍於29日撤出戰鬥,準備西渡赤水河。

土城的戰鬥紅軍在川軍的包圍下失利了,無法取得過江的機會,只能改變方案,西渡赤水,向敘永、古藺方向前進,經川南進至雲南扎西,在這裡紅三軍團進行了整編,取消了師番號,改為4團編制,下轄10、11、12、13四個團,張宗遜擔任10團團長,鄧國清擔任11團團長,謝嵩擔任12團團長,13團團長之位由彭雪楓同志擔任。

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紅軍西渡赤水來到扎西后,蔣介石判斷紅軍會選擇北渡長江或西渡金沙江,遂集結兵力調整作戰部署,這時紅軍卻反其道而行之,殺了一個回馬槍,選擇掉頭東進,重回貴州,讓蔣介石的作戰計劃全部淪為泡影。

2月19日,彭老總指揮部隊第二次搶渡赤水河,準備打回遵義去,貴州軍閥王家烈聞訊後緊急趕往遵義督戰,準備將紅軍阻擊在黔西北的婁山關,彭老總命令部隊跑步向婁山關進發,以便能夠搶佔到有利地形,25日,紅三軍團抵達婁山關關口,守衛婁山關的是黔軍桂輝章師的一個旅,旅長是杜肇華,彭老總便命令紅三軍團下轄的四個團同時投入戰鬥,紅軍的勇猛衝鋒讓黔軍猝不及防,12、13團從正面進攻關口東側的險要高地點金山,10、11團從兩側迂迴,守軍慌亂之下棄關而逃,紅軍得以控制婁山關,直逼遵義。

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27日,彭老總下達了攻打遵義的命令,紅三軍團負責主攻,1軍團則負責打擊增援的敵軍。因為遵義新城在東面,沒有城牆的防護,而老城在西側,有內外兩套城牆,彭老總便命令紅三軍團攻打老城,由1軍團攻打新城,在攻打老城的戰鬥中,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被擊中,血流不止,當場犧牲。

聞訊趕來的彭老總悲痛不已,抱著鄧萍同志的屍體失聲大哭,紅三軍團各級指戰員在悲痛的情緒中奮勇攻城,27日晚,紅衣軍團攻克新城,28日拂曉,紅三軍團順利攻克遵義老城,戰鬥結束之後,11團政委張愛萍為悼念鄧萍同志,懷著沉痛的心情揮淚賦詩:

長夜沉沉何時旦 黃埔習武求經典

北伐討賊冒彈雨 平江起義助烽焰

圍剿粉碎苦運籌 長征轉戰肩重擔

遵義城下灑熱血 三軍征途哭奇男

二渡赤水重奪遵義,參謀長鄧萍犧牲,張愛萍揮淚賦詩

此戰,軍團參謀長鄧萍的犧牲,讓所有人都沒有了奪取遵義勝利後的喜悅,還沒有來得及收拾悲傷,28日上午,吳奇偉的兩個師便從烏江南岸馳援遵義,紅三軍團主力在老鴉山與敵人展開爭奪,擊潰敵軍,1軍團從左翼殺出,向敵軍指揮所雙面夾擊,敵軍全線潰逃,到達烏江北岸後,爭相渡過湘江,卻因為人太多將烏江橋壓斷,敵軍紛紛墜入江中,其餘沒有來得及過江的敵人全部被殲滅。在二渡赤水重奪遵義的戰鬥中,紅軍共擊潰了貴州軍閥王家烈的八個團,還消滅了吳奇偉的兩個師,俘虜3000餘人,取得了長征路上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為紅軍的戰略轉進爭取了主動權。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