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妻王氏,熙宁年间宰相王珪的孙女,又是童贯的干女儿。秦桧在北宋时曾任密州教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南宋时先后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被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议》云:“虑国忘家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因此赐给他的谥号为“忠献”。

青年秦桧:豪情满怀的爱国者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人铁骑长驱千里,绕过保州(今河北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攻陷信德府(今河北邢台)、相州(今河南安阳),离大宋的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近在咫尺。立国已经166年的大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此时,京城里乱成一片,“尚书张动并卫仲、何大主等五十人弃官而逃”;不负责任的宋徽宗匆匆忙忙地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恒后,也南下避难。同时,金国遣使要求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才肯议和。

值此危难之际,一位三十七岁的太学正,国子监中掌管学规、考试的小官给宋钦宗上了一封《论边机三事》的奏札。他不仅坚决反对包括皇帝等人向金人割地赔款的主张,还颇有见地地指出:金国军队虽然兵临城下,却是孤军深入,进有黄河隔阻,退有我未陷落诸城军队之遏制,长途跋涉,已经疲意,而且粮草缺乏,因此,我朝“不宜示怯,以自蹙削”。

以当时形势而言,这位太学正的分析是正确的。金国的东路军之所以能迅速进逼东京,是因为有宋朝降将引路,从宋军守卫的诸城之间穿插而过,因此河北大部分城镇仍为宋军所掌控;而金国西路军在太原遭遇顽强抵抗,一直未能攻下太原。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金、南宋形势图

奏札还指出,金国遣使论和乃是缓兵之计,只需坚守黄河,阻止金军渡河,金人就会陷入进退维谷之境。同时,绝不能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因为金人狡诈,“贪心无厌,得地而势益强,复不能保其不再犯边……一且为苟且之计,或多或少,皆是失当,终亦不能守”。

然而,这位国子监小官人微言轻,无人理会,而形势则迅速地向他设想的相反方向发展。钦宗也曾派军守护黄河——这道东京的最后防线,但是,北岸守军见到金军即仓皇逃窜,南岸守军在烧掉浮桥之后也一哄而散。《南归录》载:“南岸已无一人。……金人寻得小船子十余只,(每只)可载五七人,浮水过者所损甚多。”后“得大船,遂渡骁骑,至六日方渡毕”。后来,金人嘲笑兵部尚书方琼说:“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这位写《论边机三事》奏札的三十七岁青年,就是秦桧。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秦桧书法《偈语》

后来,宰相张邦昌让他出使金国,商议割地之事。秦桧拒不受命,他说:“此行专为割地,与我最初的建议矛盾,失臣本心。”后来金人表示,只要宋朝交出太原等三镇便可弭兵,钦宗也主张割地求和,于是派秦桧和程瑀为割地使奉肃王北上,金兵乃退。但是,在秦桧的劝说下,他同程瑀只走到了燕州便中途而返,没有把三镇交给金人。至此,秦桧深得民心,名遍朝野,在许多官员的推荐下,他升任为左司谏。当时人均视秦桧为正人君子。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之后,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突袭北宋京城。十一月,钦宗召集百官议于延和殿,在朝的一百多位官员中,右谏议大夫范宗尹等七十余人同意割地,而以秦桧为首的另外三十六位官员则以为不可。秦桧声誉渐高,升迁为御史中丞,官三品。但在钦宗一心求和的局面下,抗金之势渐微,汴京终破。靖康二年(1127)正月,徽宗、钦宗被废,金军拘二帝于大营,打算改朝换代,立迎合金人的张邦昌为帝。

这时朝中诸官惧怕金国,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唯监察御史马伸与秦桧挺身而出,抗议金人的做法。他们说:“我辈身为宋朝谏臣,岂可坐视缄默,不吐一词?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皇统。”秦桧当即写了一道义正词严的状子送往金营,对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决心“尽死以辩”。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秦桧书法《深心帖》局部

状云:“…张邦昌在上皇时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社稷倾危,生民涂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也。如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终不足为大金屏翰。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桧不避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顾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

金人担心秦桧的煽动力,立即把秦桧拘禁于金营,仍立张邦昌为帝,改国号为“楚”。 徽、钦二帝北迁的时候,秦桧同朝官等三千多人也被俘北去……

考秦桧的前半生,他是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敢作敢为,大义凛然。然而,他是怎样蜕变成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的呢?

被俘归来,逐步蜕变为卖国奸臣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微宗唯一没有被俘的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即宋高宗。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宋高宗赵构

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携带家眷,自金人占领区楚州孙村进入宋涟水军水寨,回到了南宋。作为北宋官员,秦桧随徽、钦二帝一起被掳至金国。仅仅四年之后,他突然神秘地回到了南宋,而且是“全家得还”。

他到底是自行逃归,还是金人纵归?这是判断秦桧是否是金人奸细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历来就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说法,八百多年以来都没有定论。

第一种说法是逃归说

据南宋赵甡之《中兴遗史》、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数书记载,赵构即位后,被俘的徽宗泛起一丝希望,曾上书给金帅粘罕(完颜宗喻)求和,秦桧参与了书信的润色,并重赂金人,把书信直接送到粘罕手上,金主嫌秦桧多事,便把他赐给左监军挞懒(完颜昌)为奴。建炎四年初,金帝命挞懒率军攻山阳,因秦桧颇有文才,深得挞懒信任,便派他当了个随军“任用”,即秘书之类的职务。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陕西省商南县秦桧庙秦桧等罪人跪像

秦桧担心夫人王氏不能随行,便同她设计了一出双簧。大军行至燕山府时,他主动要求留下王氏,自己随军独行。王氏不依,大哭大闹道:“我嫁到你秦家时,有嫁妆二十万贯赀财,家翁欲使我与你同甘共苦,共度一生。今大金国以你为任用从军南行,而你竟要弃我于此地吗?”王氏叫骂不休,反复哭诉,惊动了挞懒之妻一东婆,一东婆报告挞懒,挞懒想了想,便批准王氏及全家随行。不久,又升任秦桧为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

攻破楚州后,金兵多外出抢夺财物,兵营空虚,秦桧买通了一个叫孙静的船工,以催办准阳军钱粮为名,携王氏、家僮兴儿、砚童及亲信翁顺等从水路逃逸。行至涟水时,被宋将丁祀水寨的巡逻兵捕获。宋军以为秦桧“是金之奸细,将杀之。秦慌大喊:我乃御史中丞秦桧也,适从金逃归。此处有秀才否?必识吾名”。宋军找到了个卖酒的秀才王安道,叫他来认。他实际上并不认识秦桧但觉得他自称御史中丞,入朝后对自己肯定有好处,于是便装做认识秦桧,见到秦桧长揖道:”中丞劳苦,能逃出金,实属不易。”众兵丁信以为真,便开始以礼相待。同年,秦桧在王安道和地方武装首领冯由义陪同下,航海至越州(今浙江绍兴),来到南宋小朝廷拜见高宗。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汤阴县岳飞庙秦桧等一干罪人

对于秦桧的回归,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另有说法。他说:“秦桧之在山东,欲逃归,舟楫已具,独惧虏有告者,未敢决。适遇有相识稍厚者,以情告之。虏曰:‘何不告监军(完颜挞懒)?'桧之对以不敢,虏日:‘不然,吾国人若一诺公,则身任其责,虽死不憾。若逃而归,虽欲贷,不敢矣。'遂用其言,告监军,监军曰:‘中丞果欲归耶?吾契丹亦有逃归者,多更被疑,安知公归而南人以为忠也?公若果去,固不必顾我。'桧谢之日:‘公若见诺,亦不必问某归后祸福也。'监军遂许之。”

秦桧去世时,陆游(1125-1210)已三十岁,基本上是秦桧同一时代的人,他耳濡目染,对当时的掌故应该熟悉。且陆游是著名的抗战派人物,对秦桧素无好感;撰《老学庵笔记》时,秦桧已死四十年,凶焰早息,揭露其生前种种罪行,已经无所顾虑。因此,后世人认为,陆游所述,应是当时实情,他没有任何必要为他袒护。但是,《老学庵笔记》仅是孤证,不能据此做出结论。

尽管民间还有秦桧杀监管者而逃的传说,但在秦桧的自述《北征纪实》中并未证实,相反,他说得模模糊糊,叫人不得要领。他说他先想骑马出逃,但觉得四周都是埋伏,便打算改行水路,“遂定计于食顷之间”,乘机夺船而走。当夜船行六十里,次日到达丁家寨,拜访将军丁祀,丁祀不见,只好返回舟中,从海上赶赴行在。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偏安一隅的南宋

秦桧的自述得到了南宋朝廷的认可。皇帝赵构称赞他“忠朴过人”,把他比做汉代的苏武;朝中宰相重臣范忠尹等人都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再怀疑秦桧是“奸细”。李纲也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秦桧拜相后,李纲在《贺秦丞相启》中追叙了秦桧当年“临危著难夺之节”之后,竟然以召公、姬旦相期许,如此高的评价,似平并不是官场的客套话。

但是,上面的记载,当时就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其一,被俘虏人金的北宋官员很多,为什么秦桧能独自归来?即使秦桧随军挞懒,金人一般要拿他妻子王氏做人质,怎么可能让他们夫妇同行,甚至还有小奴、小婢、侍卫也一同逃归?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其二,就算从楚州南逃,也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难道金国竟毫无防禁?其三,《老学庵笔记》所记的监军实即杀人魔王挞懒,把他说得太有人情味,太讲义气了,这与当时的战争氛围也不太协调。

第二种说法是纵归说

最早记载秦桧是被金人纵归的是朱胜非的《秀水闲居录》。书中记载:“秦桧随敌北去,为大帅达赉(即挞懒)任用,至是与其家得归。桧,王氏婿也。王仲山有别业在济南,金为取千缗其行,然全家来归,妽仆亦无损,人知其非逃归也。”这一说法对后人影响很大,《林泉野记》等书的记载,基本上就是沿袭此说

其实,这段话中疑点不少:如楚州距济南有上千里之遥,金人何必非从那里取王仲山之钱以为赠礼呢?又,宋代铜钱,一缗重五斤,千缗就是五千斤,秦桧长途跋涉,能带这么重的钱物吗?更何况是自称逃归,这样做,岂不是露出马脚了吗?

秦桧:如何从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者蜕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奸臣?

朱胜非《杜门贴》

朱胜非为南宋初大臣,和秦桧积怨很深,秦桧首次被弹劾罢相,就是朱胜非和其他几人所为。后来,秦桧再登相位,朱胜非被废,居湖州八年而卒。《秀水闲居录》就是他晚年所写,不排除他有挟私报复的可能。换一种角度看,朱胜非与秦桧为同时代人,见闻甚广,但《秀水闲居录》所记并无实据,以此扳倒秦桧则绝无可能,所以他只能躲在家里写私记了。

学者们认为,金人如何放秦桧归宋,若能留下实的记录,反而应是怪事。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一些史学家们还是认定秦桧就是奸细。因为如果没有金人的允许,很难想象他们一大家子能顺利逃回。他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他的政治观念,特别是他一贯主张的“南归南,北归北”,以及其办事能力颜受金人赞赏,认为他回南宋后当大官对金有利,允许或默许他回来;二是他和金人做了一笔交易,金人放他回去,他在南宋为金人的利益服务。

已故的邓广铭先生被公认为是宋史界泰斗,他在其《岳飞传(增订本)中就使用了“女真贵族阴遣汉奸秦桧归南宋”的标题。当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独相,力主对金屈辱和议时,临安府就有百姓出榜帖:“秦相公是细作!”

“秦桧奸细”,是南宋朝野反秦派一致的认识。冤,还是不冤?只有秦桧自己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