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你听说过吗?“救命机器”设备难求,为何国内无一厂家可生产

当人没有了呼吸,生命还可能再来一回吗?没错!呼吸机也许能再救人一命。如果患者肺脏失去了氧合能力,如果患者的心脏供血不足,难以维持血液循环了,那又怎么办呢?此时,ECMO(魔肺)就要登场了,在人们危在旦夕之时,开始大显身手了。问题来了:命悬一线的疑难重症的病人,仅靠设备与先进的技术就能复苏吗?

ECMO你听说过吗?“救命机器”设备难求,为何国内无一厂家可生产

那么,ECMO是什么?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也就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最为核心设备就是“体外膜肺”,就是用“体外膜肺”代替了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从而使氧气不间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

毋庸置疑的是,ECMO的技术是一家医院和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判定标准,它可以给疑难重症的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因此, ECMO是疫情防控的最终极的武器,但是,高昂费用让人望而却步。就光ECMO设备的主机进口价是一百多万元,而且,在启动时,耗材费用就需要4万至6万元,另外,每天仍然需要1至2万元的运行费用。它的核心两大关键部件是动力泵与膜肺,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卡肺管子的机器。工信部一司副司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在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如人造肺ECMO等等,在国内企业无法生产。

在2019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大约是3170亿元,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中深圳迈瑞和山东新华以及北京乐普等企业都在其中。但是,做为救命设备的人造肺ECMO的所有的“命门”基本上都掌握在外企手中。

在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的厂家仅有10余个,瑞典的迈柯唯和美国的美敦力以及英国的索林三家公司包揽70%的市场。国内的技术难以攻克研发技术的难点。但是,为了能够治病救人,仍然有大量的危重病人得到了ECMO免费治疗,并且,最终痊愈了。可是,为此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为什么人造肺ECMO如此的难以制造呢?主要的原因是ECMO中的两大核心部件,对于这两个最为关键的部件,虽然,中国目前能制造得出呼吸机,但是,就是造不出人造肺ECMO,正是缺少像3M这样,在材料领域中,决定关键技术的企业。

在全球急需技术含量较高的呼吸机时,是我国在这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大部分的呼吸机产量基本上在中国。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凸显中国多年积累的制造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国能够量产呼吸机,但是,用于最危重病人的人造肺ECMO,国内企业至今无企业能够制造出来。

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早日大力投入到高端技术的研发中去,让中国制造真正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