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近年來,商河縣立足農業大縣優勢,聚焦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按照“農業向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社區集中”的思路,深入挖潛土地資源,有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杆做出積極貢獻。截至目前,全縣流轉土地面積25.1萬畝,整建制流轉村達73個,土地適度經營規模化率達到46%。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整體謀劃、統籌推進

  將土地有序流轉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整體推進。釋放政策紅利,解決農民群眾的後顧之憂。制定《商河縣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實施意見》,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真正實現“零門檻”落戶,同時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以及各項城市待遇,暢通農村到城市的人口流通渠道。制定教育發展3—5年規劃,實施學前普惠、小學集中、初中進城、高中提升,推動教育資源向縣城集中,同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吸引農民群眾進城。發佈《商河縣優化村莊空間佈局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意見》,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向產業中心村、鎮駐地和縣城集中,從根本上解決商河村莊小、佈局散、城鎮化率低的問題。推動資本下鄉,解決誰來經營土地的問題。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中化集團,建設現代農業百萬畝品質原糧生產基地,提供最新的管理技術和服務,目前已託管土地5.2萬畝,今年年底前託管面積將達到20萬畝。積極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家庭農場750家,認證市級以上家庭農場72家,擁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7家、市級以上合作示範社193家。強化政策支撐,解決產業導入問題。結合《全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制定《商河縣關於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計劃連續三年,每年整合涉農資金6000萬元支持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確保2022年設施花卉達到150萬平方米,設施蔬菜達到7萬畝,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55%以上。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創新方式、試點先行

  堅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推進土地流轉。突出黨支部引領。將土地流轉工作納入黨委書記黨建突破項目,推行支部領辦合作社、土地流轉、產業發展“三位一體”模式。孫集鎮前街村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村黨支部書記任合作社理事長,村“兩委”成員擔任理事,群眾以土地入股成為社員,合作社股東綜合大戶信用、實力、技術等因素優中選優,確定經營大戶,共同商定股東保底收益、分紅比例,三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群眾每畝年均收益近1000元。懷仁鎮東信村作為全縣首個整村土地流轉的村,村集體年可增收24萬元,更是獲得金融機構首筆“強村貸”100萬元。突出龍頭企業帶動。先後引入保農倉、玉港、鄉村綠洲等企業,先後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花卉產業聯合體、鑫鑫田園“龍頭企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戶”和“小農戶+土地股份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訂單農業等多種模式,不斷提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效益。突出典型示範帶動。選擇許商、龍桑寺、懷仁、孫集等街鎮為試點,通過組織村幹部外出學習、交流培訓等方式,引導村幹部算清“形勢賬”;利用各村年輕人回家過節的有利時機,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微信群宣傳、入戶拜訪等方式,幫助群眾算清畝均投入與實際產出、種地收入與務工收入的“對比賬”;從提高畝均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兩個方面幫助企業大戶做好加減法,引導經營主體算清“精細賬”。去年以來,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30家,家庭農場199個,種養大戶347個。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完善服務、強化支撐

  持續加大全方位服務力度,為土地流轉提供保障。完善農業保險和金融服務。加快推進覆蓋縣、鎮、村三級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提供土地流轉信息發佈、合同簽訂、交易鑑定、資產評估、抵押融資等全方位服務。引導大戶耕種糧食全部投保大災險、收入險、商業險,有效化解自然災害帶來的種植風險與市場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切實做到“花小錢保大險”,莊稼欠收大戶穩收,莊稼豐產大戶豐收。拓展農業融資擔保平臺建設,探索出“產業項目貸”“養殖貸”融資擔保業務品種,為27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14524萬元。推進託管服務和訂單農業。積極與國家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金沙河面業集團洽談,組織各村大戶與企業簽訂購銷協議,發展訂單農業,推廣優質良種,確保糧食銷路穩定,解決好倉儲和銷售難題。探索成立優質糧食產業聯盟,幫助大戶或合作社團購農用物資,降低生產成本;分區域成立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聯盟簽訂農機服務協議,確保聯盟大戶能享受到價低質優的上門服務。推動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成立勞務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協調企業、規模種植大戶與經驗豐富的種地能手,簽訂勞動協議,僱傭當地群眾澆水、施肥、打零工,成為相對穩定的長期工。懷仁鎮東信村勞務合作社組織在家務工的勞力就近務工,2019年村內59名務工人員勞務收入達到36.8萬元。龍桑寺鎮大劉村將收回後的15畝集體建設用地整平,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扶貧車間,吸納200多人就業,進一步促進村集體和群眾增收。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商河縣:土地流轉,轉出強村富民新路徑,整建制流轉村達已73個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建議研究出臺支持承包大戶在經營期間加大基礎設施等長效性投入的政策措施,或者在承包到期後,給予一定的繼續承包優惠政策,讓承包大戶放心投入,全力種植生產。(商河黨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