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7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均顯著提升

圖片

金川河生態示範段河道亮相。南報融媒體記者崔曉攝

作為濱江城市、跨江城市,南京被長江所哺育,與長江休慼與共。

全市有28條河道直通長江,但曾幾何時,湧入長江的卻並非汩汩清流。從高空俯視,匯入大江的一條條黑水,一度成為城市的隱痛。

入江河道水質如何,直接決定著南京對長江水質“加分”還是“減分”。在長江大保護背景下,南京深入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入江支流水環境整治作為長江大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科學治水、系統治理,一河一策、緊抓不放,強力攻堅整治下,一條條河道實現“黑轉清”。

上週末,南京經歷了一場大雨。4月19日下午,雨後放晴,很多市民來到石頭城遺址公園散步。這裡臨近外秦淮河,大雨過後,河道依然清澈,一河碧水與岸邊的綠樹紅花相映,令人心曠神怡。

南京28條入江支流中,7條主要河道水系為省控,外秦淮河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入春以來,南京雨水充沛,但降雨並未導致河道水質反覆,根據市生態環境局的定期監測,這裡的水質達到Ⅲ類,已實現長治久清。

包括外秦淮河在內,今年1—3月,7條入江支流水質均實現顯著提升,5條水質為Ⅲ類,1條為Ⅱ類。

7條省控入江支流,曾經4條為劣V類

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水網密佈,全市大大小小的入江支流共有28條。2018年,28條入江支流中,7條被納入省政府考核,分別是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長溝西支、北十里長溝東支、城南河、秦淮新河和滁河。記者從環境、水務等部門瞭解到,這7條河道不僅是入江支流,還是南京主要城市水系。

其中,金川河發源於鼓樓崗和清涼山北麓,與玄武湖相通,下游流經寶塔橋入長江,是南京城北主要內河。外秦淮河是7條省控入江支流中長度最長的,從江寧東山橋起,流經江寧、秦淮、建鄴、鼓樓4個區,從三汊河匯入長江。秦淮新河是人工河道,是秦淮河的分洪道,集行洪、灌溉和航運功能於一體,流經江寧和雨花臺2個區。北十里長溝西支和東支主要位於棲霞區,城南河和滁河位於江北。

2018年以前,7條省控入江支流中的4條水質都較差。根據2018年初環境部門水質監測數據,金川河(寶塔橋)、外秦淮河(三汊河口)、北十里長溝東支(紅山橋)、城南河(龍王廟)斷面的水質均為劣V類。

“省控入江支流水質差的原因主要是汙水下河。”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金川河為例,流域主要覆蓋老城區,周邊居民小區多,過去存在汙水下河現象,北十里長溝西支和東支除了有生活汙水,過去還有工業廢水下河。在過去的20多年裡,這些河道基本沒有進行過清淤治理,加上一些河道缺少補水、流速差,導致了水質黑臭。

實現“逆襲”,4條劣V類支流治理創造南京經驗

入江支流消劣是省政府考核的基本要求,但在2018年時,這個目標對於南京來說難上加難。

扛起長江大保護的省會擔當,南京將入江支流整治放在水環境治理的重要位置,堅決打贏消劣攻堅戰。2018年6月,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建立省控入江河流斷面水質提升領導掛鉤負責制,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每人認領一條劣V類入江支流,高位協調、攻堅克難,堅決啃下水質達標的硬骨頭。從2018年6月起,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每月調度4條劣V類入江支流河道,各板塊、多部門合力治水,力度空前、成效空前。

以金川河為例,金川河分內金川河和外金川河,還有南十里長溝、城北護城河等大小支流13條。整治中,流域內1178個排口“一口一策”分類整治,實現精準治汙,同時,通過清淤疏浚、排口改造、生態修復、引流補水等綜合措施,全面實施並基本完成金川河流域15條河道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2019年,金川河入江口寶塔橋斷面實現全年達標,基本均達V類以上,徹底擺脫“黑”帽子。

位於金川河入江口的寶塔橋,是河道匯入長江的最後一道關卡。2018年以前,這裡河道水體發黑發臭,從長江大橋上向下看,江、河“涇渭分明”,可今天,這裡已經是另一番景象——河道清澈見底,河岸經過清理,綠樹成蔭。根據最近一次的水質監測,寶塔橋斷面部分指標已超過Ⅲ類。

不僅是金川河,其他6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在去年消劣的基礎上均進一步提升。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錢鋒介紹,1—3月,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長溝西支、北十里長溝東支和城南河5條支流水質均為Ⅲ類,秦淮新河水質為Ⅱ類,滁河水質為Ⅳ類。“成績得益於省控入江支流斷面水質領導掛鉤負責以及‘一河一策’制度的建立。”錢鋒表示。

護一河清水入江來。入江支流水質提升,不僅是南京踐行長江大保護要求的實際行動,也對全市水環境整治提升有重要意義。

位於城南清水塘附近的象房村淨水站是2019年全市重點水環境整治工程之一,現已建成投用。走進淨水站,機器轟鳴,一個個水池裡是從外秦淮河引入的河水。在這裡,外秦淮河的“優質水”經過層層過濾、沉澱,清除懸浮物後變得更加透亮,源源不斷注入內秦淮河,為內秦淮河補水、提升水質。

“沒有外秦淮河水質提升作為基礎,生態補水也不可能順利實施。”市水升辦相關負責人說。

今天的北十里長溝西支和東支已經由過去的黑臭河道變身城市景觀帶,北十里長溝西支經過整治,融入燕子磯濱江風光帶,成為其中重要一環。

今年,南京市提出全部入江支流水質提升的目標。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省控入江支流治理成功將為其他21條市控入江支流治理提供經驗,領導掛鉤責任制將進一步推廣。同時,2019年,南京水環境綜合考評在全省位列第一,將為省內其他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南京樣本、南京經驗。

治水今年還將乘勝追擊

3月20日,全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暨河長制工作大會召開,南京各個板塊一把手遞交“軍令狀”——2020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責任書,其中就有治水目標。

2020年是南京三年治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今年水環境整治將在去年全省第一名的基礎上乘勝追擊,其中,入江支流整治將主要開展這些工作——

繼續開展領導掛鉤責任制。省控入江支流由市級領導掛鉤擴展為由市、區兩級領導掛鉤,其中市級掛鉤負責領導維持不變,增加各責任區區委書記作為區級掛鉤負責領導;市控入江支流均由各責任區區委書記掛鉤。

確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外金川河寶塔橋段環境提升工程已開工建設,外秦淮河清淤工程正在編制初步設計方案,北十里長溝東支生態修復工程即將完成EPC+O招標。

市控入江支流水質提升。21條市控入江支流中仍有2條水質為劣V類,分別是便民河和工農河,這兩條河年底前必須確保百分百消劣。目前便民河已經啟動整治,工農河5月份也將啟動整治。九鄉河、七鄉河、江寧河、濱江河、板橋河5條1—3月水質出現波動的入江支流,已按照“一河一策”制定水質提升方案。

落實巡查督辦工作機制。嚴格水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考核以及以水質達標為導向的量化考核,加大日常檢查和無人機高效巡查,切實強化河湖日常維護管理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保障。落實水質監測預警和協同調度機制,加強與生態環境等部門對接,加密水質巡查和監測預警,出現水質超標或異常波動時,快速響應。

“7條主要河道水質好轉,為我們做好全市入江河道環境整治堅定了信心、提供了經驗。”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南京將乘勝追擊,加快推動其他入江河道和全市河道水質提升,為守護一江清水、實現城市綠水長流作出新的貢獻。南報融媒體記者 江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