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理的不仅仅是“金融服务费”,而是各种不合理、不必要收费

本文为原创作品且在头条号首次发表,作者保留该文章内容涉及的所有知识产权,但涉及图片部分的除外;如有侵权,依法追责。如有沟通或交流,可关注并沟通交流。

编者按;抛开近期汽车事件的质量问题,我们从当前大额消费中存在的各种收费不合理、不透明、不情愿谈起。最终,希望通过个案的问题带来大家对该类问题的反思,更能推动全民的行动来抵制、曝光其中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要求和不合理条款。

就在今天,尚在征求意见稿中的鼓励居民消费措施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鼓励消费的内容,其中涉及的有汽车、家电等大额和耐用生活品。一边是鼓励和刺激消费,一边是商家侵权,消费者受损。这种冰火两重天,如何能够安放消费者脆弱的心。

要清理的不仅仅是“金融服务费”,而是各种不合理、不必要收费

一、消费者抵制的何止“金融服务费”

存在消费者负担之中的可能有千万种这种形式的费用,特别是在大额消费中,更是无法避免。大家购买住房时涉及的中介费用、担保费用、贷款费用、利息费用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大修基金等。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有专门用途但被挪用的,有些是可有可无的等等。大家贷款买车、逃不脱各种名目的服务费、保险费以及各种新车维护保养以及装饰等涉及的费用等。这里不探讨必须与否,只是在这些费用的报价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额外费用等。

取消和禁止一切不合理、不必须和可有可无的消费者自主选择而不是软磨硬泡或者区别态度,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

二、消费者可以付费,但是应当有据

这里的据一是有需要支付相应费用的依据或者根据,这是根本;另一个是要有票据,这里的票据是依法取得的合规税票,而不是随便的收据。但是需要明确支付依据是根,票据是末。因为只要收取满意的费用,开票自然是对方乐意的事情。

笔者曾经遇到部分房产中介在某些费用上有些费用解释不清,也只是提供草草书写的收据,但是碍于情面或者后续事情的便利处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种无异于纵容。今后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对方说明承担费用的具体内容,为什么要有该部分费用,并索要并保留相关凭证。

这里的凭证不仅是作为付款的证明,更是后续产品质量等存在问题的追责或者证据的组成,任何材料都应当被收集并合理保存。

三、消费者有承担费用的知情权等

我国法律等均赋予了消费者公平交易和知情等权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不能强买强卖,但是有些产品处于自身的特殊行业地位或者品牌知名度,店大欺客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消费者也是处于某种程度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就默默承受。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绑定消费的问题,如车和保险绑定享受优惠,贷款限定贷款银行,贷款利率的优惠客户不享受但是其他中介从中分享,种种问题均需要得到关注。

四、消费者有拒绝霸王条款你的权利

诚实守信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的原则,更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诚信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更体现在综合服务上。但是当前经营者多喜欢用格式合同来约束消费者,通过霸王条款等限制相关的权利。对于各种霸王条款、格式条款等,需要在形成纠纷后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及时的对相关的条款的效力进行司法确认。

除了霸王条款,就是售前售后的差异问题,承诺完全无法兑现,最终引发消费者的逆向选择。

五、网络时代要关注经营者的不当要求

随着网络销售或者网络产品的增多,在质量问题上更加难以直观确认,在售后问题更加难以有效沟通,消费者更应依法维权,不能让自身权利淹没在茫茫网络空间。

此外,涉及各类APP的诸恶条款,投资者要谨慎授权,防范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对于投经营者恶意获取使用者信息或者不当使用等的,更要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应当被维护

在当前金融消费爆炸式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投资者或者金融消费者更应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当前网络侵权主要的有信用卡盗刷或者被网络支付等侵权、各类理财产品投资过程中的权利受到侵害,网络借贷中的各方权利的损害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网上金融行为,如涉及到网络支付、网络转账或者网上炒股等。

除了上述内容,涉及到的其他侵权行为结合在一起的还有网络诈骗、出借人债权无法实现、证券投资虚假陈述等问题。有些侵权事实需要专业人士参与。

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思考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也对专业打假、职业打假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理性对待人士,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多元调解路径不断畅通,未来消费者作为弱势的一方,在维权过程中将有更加强大的维权动力和维权地位,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有了更加严厉的惩罚机制,未来我们还进一步优化惩罚性赔偿机制,对于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始终有被侵害之时,源于另一方有永恒的逐利动机。因此这种不平衡不能根本消灭,所以消费者从来不能示弱,不然未来的问题依靠哭来解决问题,永远不是消费者的目标,也不是最优路径。

维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行业组织以及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的共同努力,在定价或者收费等问题上也需要相关的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约束个体行为,最终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惩治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激励机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

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有标注)来源于“东方IC”等,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其他涉及本文自有的图片,须取得原作者许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