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教育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1

今年春節晚上,《佔位子》的小品講述了幾位家長為了給孩子中間的第一排,發生了爭執和爭吵。

似乎只要孩子們佔據有利的“地理位置”,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霸權”,然後沿著人生的道路行駛。

愛孩子的心是好的,但如果愛的背後是父母(母親)的缺席,是親子關係的緊張,那麼,這樣的愛,孩子能感覺到嗎?你感覺不到的愛是什麼意思?

正如沈騰在他的素描中所說:

我們總是想給我們的孩子最好的,但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在什麼年級。這是最不稱職的父母。

也許,有些人會說父母不稱職,並不意味著孩子不能成功。

別人會說如果我拿著磚頭,我就拿不住你。如果我放下磚頭,我就支持不了你。

別人會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一切都取決於他。

有些人是對的。一切都不是絕對的。

然而,絕對的,當一個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的陪伴永遠不會回來;當一個孩子還小的時候,父親(母親)和兒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還沒有建立起來,當這個孩子長大後,機會總是會錯過。

更重要的是,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沒有良好的教育。

即使孩子們成年後在世界上取得了“成功”,他們在親密關係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傷害。幸福與“成功”不匹配。

2

一切的教育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一個情感、理性、能力和精神的“四個新人”。這樣的人,無論將來做什麼工作,都會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個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初是在家庭中培養出來的。

被父母認可會產生成就感。

被父母接受會滋生幸福。

那些與父母和睦相處的孩子,即使生活平凡,也依然幸福。

那些與父母關係緊張的孩子,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仍然充滿遺憾。

成功和幸福並不矛盾,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公眾的定義,後者是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你不成功,別人可以看到,但你是幸運的,只有你知道。

幸福來自人際關係。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子女,或無法與子女建立心理聯繫,父母與子女之間很可能不會發生實質性或有效的溝通。

最後,父母和孩子可能會變得憤怒、沮喪,感到彼此疏遠和疏遠。

在這種關係中,幸福是如何產生的?

既疏遠又疏遠,教育孩子,他怎麼能聽呢?

是的,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將來也可能學習好,事業成功。

然而,被疏遠的親子關係可能是他生命中無法跨越的鴻溝。

一切的教育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3

我不知道你是否記得那12年的春節,那時你沒有回家,寫了一封公開信,指責你的父母在美國攻讀北京大學的碩士學位?

你還記得美國常春藤聯盟因為和他母親吵架而從大樓跳下自殺嗎?

你還記得蔣文說過“與母親的關係不好”是他自己的一大失敗嗎?

你還記得蔣思達告訴他父親他們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熟悉”嗎?

在世俗的標準中,他們是或曾經是“別人家的孩子”,讓普通父母羨慕,但他們的心,因為疏遠了自己的親人(母親),有了一根刺。

這根刺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情緒和心理,所以他們長大後仍然不能放手。

在某些時候,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採取一些方法試圖拔出刺,或減輕疼痛。

有些人選擇極端的方式攻擊他們的父母---拉黑的父母6年12年沒有回家。

有些人選擇極端的方式攻擊自己——自殺;

更多的人只能默默地消化內心的痛苦,因為父母很難溝通,或者父母過世後無法溝通。

如果這樣一個孩子也是父母教育的結果,那麼這種教育是我們想要的嗎?

4

國際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首先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定義。

簡單地說,心理健康就是把自己置身於“幸福之河”中間的能力。

想象一條平靜的河流穿過鄉村。這是你的幸福之河。當你坐在獨木舟裡靜靜地旅行時,你會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很和諧。

你對自己、他人和你的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你可以靈活地調整,使自己處於平靜的水流中間。

一切的教育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的溫床。

親子關係是人生開始時面對的第一層關係。從那以後,大多數人際關係都是源於親子關係。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對兒童最好的教育。

它使孩子安靜,使孩子滿足,給孩子歡樂,陪伴孩子幸福。

健康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會有衝突。一對和睦的父親(母親)和兒子(女兒)也會有差異。關鍵是如何解決衝突和接受分歧。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和孩子也是。

父母不是孩子的僕人,孩子也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所有的兒童家長教育都應該建立在愛和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上。

而不是“我沒有時間陪你,因為我要替你坐下來。”或者“我控制你,強迫你是為了你的利益。”

最好的“座位”跟不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無論“對你”有多好,都能趕上和諧的親子關係。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不能在智力上影響他人,但情感可以做到。”

兒童教育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