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寄托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并已演变成为了一种融合节气和节日为一体的日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于2008年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给了人们充足的时间去出游、踏青、祭祖。

疫情下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寄托哀思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的。相传在晋文公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为他割肉煮汤,但晋文公回国后却忘了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愿做争功讨赏的人,就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知道后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得知介子推已死,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亲自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当年随介子推焚毁的柳树竟然死而复生了。他当即下旨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疫情下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寄托哀思


今年的清明节,正值全球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摒弃不文明祭祀方式,倡导绿色祭祀、环保祭祀,采用敬献花束、摆放绿植等环保、安全、文明的方式缅怀故人、表达哀思,用安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传递时代文明新风,共同过一个安全、文明、绿色、健康的清明节。


疫情下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寄托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