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為什麼身邊那些看起來好好的人,突然之間整個人就變得抑鬱了呢?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抑鬱症做為一種病症,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

也許會有人說,現在的人就是心裡太脆弱,或者會說就是矯情,那麼多經歷過人生重大挫折的人,也沒這樣要死要活的呀,真是無法理解。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抑鬱症真的不是矯情,他們也曾想努力地與這個病症做鬥爭,但如果能夠更多的人的理解和幫助,也許就不會有那些讓人痛心又惋惜的結局了。

今天,我們通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的故事,來一起學習一下如何正確認知到自己變得不好的深層次原因,並學會如何自助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01. 外表看起來無恙,內心已經開始遭遇不同層次的煎熬

和很多抑鬱症患者一樣,蛤蟆先生曾經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還曾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關鍵的事情,讓他們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

這一天,他的朋友鼴鼠來看他,可是門鈴聲迴盪在房子的深處,並沒有人回應。

鼴鼠不願意就此放棄,他穿過菜園走向房子後面的門,鼴鼠用力一拉,門出乎意料地打開了。

屋子裡面是鼴鼠從未見過的、有史以來最悲傷的蛤蟆。

蛤蟆的大眼睛半睜著,神色黯淡。

他總愛在家穿的那件板球毛衣上沾滿了食物的油漬,還有他的燈籠褲,以前總那麼合身,此刻卻像兩隻裝土豆的麻袋一樣,從腰上鬆鬆垮垮地垂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蛤蟆試圖和鼴鼠打著招呼,可一張嘴卻放聲大哭起來。

從蛤蟆莊園往回走的路上,鼴鼠的心裡亂糟糟的。

他實在想不通,蛤蟆一向是大家的開心果,一點兒小事也會開心不已,如今怎麼把自己搞成了這副樣子?

鼴鼠似乎意識到,蛤蟆現在髒兮兮樣子的背後,是精神和內心經歷了重大的變化。‘

以前的他穿著時髦、偶爾打扮誇張,但看上去卻總是神采奕奕,充滿活力和生趣,是一隻非凡的蛤蟆。

現在這只不洗澡、不梳洗、毛衣上還沾著食物殘渣的蛤蟆,到底是處在怎樣的情緒狀態之下?鼴鼠真不敢承認,以前總愛抹一點高檔古龍香水的蛤蟆,現在身上竟有些臭烘烘的。

鼴鼠把蛤蟆的現狀告訴了河鼠和獾,三個好友目標明確地向蛤蟆莊園走去,他們打算用在廣告上聽來的資質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蛤蟆先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02. 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和朋友的幫助,是走向痊癒的第一步

蛤蟆先生的朋友們,先是精心地照料他,接著鼓勵他,然後嚴肅地告知他必須要振作起來。

他對蛤蟆說,如果他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很多壞事都會降臨,而他的前景也將變得悽慘無比。

可蛤蟆先生卻依舊悲傷憂鬱,而且朋友們越是細緻地勸說他該怎麼做,他就越是悲傷憂鬱。

鼴鼠敏銳地發現,蛤蟆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辦法幫助自己。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蛤蟆必須接受心理諮詢。

於是,在朋友們的一連串電話聯絡、約定日期。施壓懇求之後,蛤蟆來到了心理諮詢室,與心理諮詢師蒼鷺見了面。

但他並沒有對蛤蟆說任何話,只是默默地看著蛤蟆。

直到蛤蟆忍不住哀怨地問他,不打算告訴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蒼鷺才問他想知道關於哪些方面怎麼做。

蛤蟆告訴蒼鷺自己不好受,想知道怎麼做自己才能好受一點。

在說到自己幾個朋友是否把自己情況告訴蒼鷺的時候,蛤蟆忍不住痛哭了起來。

並說自己來這兒,是因為朋友們讓自己來的。

蒼鷺告訴蛤蟆,心理諮詢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得出於自願。所以這就意味著,只有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取悅朋友們才想諮詢的時候,他們才能真正合作。

因為能為此諮詢負責的人,只能是蛤蟆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蛤蟆經過了漫長的思考後,決定和蒼鷺合作。他們約定了接受心理諮詢的時間和計劃。

在離開的時候,蛤蟆轉身問蒼鷺: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

蒼鷺直視蛤蟆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同時,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

蛤蟆對蒼鷺說的一些話,還無法完全理解,但他在認真思索他們交流的每一句話,他已經走在了努力變好的路上。

如果說蛤蟆從第一次面談中學到了什麼,那麼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這個道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03. 在接受心理諮詢師治療的過程中,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

在第二次面談中,蛤蟆從“你感覺怎麼樣”這個新穎的話題開始思考。

實際上在這之前的很多時候,他都已經下意識地運用了很多行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對自我的認識。

在蒼鷺遞給自己的那隻情感溫度計上,蛤蟆毫不猶豫地在1和2中間做了標記,1-10之間的數字,10代表感覺最好。

與蒼鷺的溝通中,蛤蟆明確地表明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也曾有過想要自殺的念頭。

蛤蟆和蒼鷺講了自己變得不快樂的一些故事,那些自己覺得有趣、很酷炫的事情,自己的朋友們卻並不認可,而且還會覺得自己是個混蛋。

而在大家對他生氣時,蛤蟆就會下意識地不自在,哪怕是違背內心的取悅他們都可以,只要能讓他們重新喜歡上自己就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蒼鷺的全身心關注和指導下,蛤蟆知道自己那個時候正處在“兒童自我狀態”之下,就是說他的行為和感受都像一個孩子。

人們進入兒童狀態後,他們的感受和行為都和小時候的自己如出一轍,而與實際年齡並沒有關係。

而孩子的反應,大多來源於父母的反應,甚至以後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形成和發展。

理解童年,就是理解自己的關鍵線索。

很少有父母會故意傷害孩子,但父母對兒女倍加關心和照顧,但其實也擁有巨大的權力,可以對子女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我們要學著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個無法逃離的特定情形。

而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蛤蟆的父親是一個嚴厲而正直的人,在蛤蟆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永遠是對的,而蛤蟆似乎永遠是錯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這樣的情形下,蛤蟆成了適應性兒童,他常常順從甚至取悅父親,常常因為他發火而道歉,不管對錯。

蛤蟆悲哀的發現,自己不會生氣。

蒼鷺告訴蛤蟆,他得學習不帶攻擊性地發火,用緩和的方式來釋放憤怒。

每個人的狀態都包含兒童狀態、父母狀態和成人狀態。

成人的自我狀態,是說我們能夠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

經過了十次左右的諮詢,蛤蟆先生開始面對了那些自己都沒有發覺到的、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問題,並開始慢慢打開心結,調整自己的狀態。

諮詢的過程,也是瞭解自己、面對自己的過程,更是擁抱自己內心那個無助的小孩的過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發現自己整個人都變得不好的時候,不要掩飾也不要把自己和朋友隔離開來,拒絕幫助和自助。

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之下,我們可以找到那些讓我們變得不好的真正根源,並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

最終,情感智力能讓我們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參考書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