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4月13日13时17分在河北任丘市发生了里氏3.2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77度,东经116.18度。一般6级以上的地震被认为是破坏性强的地震,对于3.2级的地震来说,可以说是毫无危害的,虽然位于100公里外的北京和天津均有震感,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据统计,自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的破坏性大地震的次数有800余次。死于这些地震的人数高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地震分布在除了贵州、浙江、香港三个省和特别行政区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我们经常听到地震发生的新闻,不经想问,为什么我们国家地震发生这么频繁?之所以如此频繁,是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覆盖面积广,因此分布的地震带数量也就相对较多。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这两大地震带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我们的宝岛台湾和邻国日本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这些地方的地震更加频繁。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对这世界两大地震带进行进一步细分的话,我国的地震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大的地震带,这些地震带包括东南部和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一带。这些地方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地震灾害想必大家也比较清楚,08年的汶川地震、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均可以对号入座。此次的任丘地震就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发生在京津唐地震带上。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如果将我国的地震带进行进一步精确划分,还可以划分为23条地震带,但对于我们非科研人员,了解大致的地震带分布即可,地震频发地区的人日常做好防震措施,提高意识,防患于未然即可。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其实小的地震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知道,地壳运动过程中,板块的挤压会积累能量,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岩石层断裂就会发生地震。而在能量积累的过程中,如果岩石层不够坚固,在积累了较小的能量时就会断裂,而这样的断裂造成的地震往往等级比较低,不具有毁灭性。因此,如果板块挤压积累的能量能一点点的不断释放,也就不会发生大的地震了。

同时,小的地震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反,那些在地震带上,而又很久没有发生地震的地方,更需要高度警惕,因为这些地方肯能岩石层较厚、较硬,能量积累比较多,如果岩石层断裂,造成的地震威力会比较大。因此“小震不断,大震不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像今天这种小的地震,对于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国地震为什么这么频繁?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

地震是我们目前无法克服的,并且很难预测,所以我们只能防患于未然,培养安全意识,在关键时刻才能免于受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