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大眾ID.3受疫情影響,經歷了一個多月的臨時停產後。近日,大眾官方表示ID.3將於4月23日重新恢復生產,按照此前規劃首批約3萬臺的ID.3將在2020年夏季實現交付,不過目前官方還未表示正式交付時間是否會推遲。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據悉,生產ID.3的德國的茲威考工廠主要負責六種基於MEB平臺的車型,包括大眾ID.3、大眾ID.4、西雅特EL-BORN、奧迪Q4e-tron概念車的量產版。

而根據此前報道,目前阻礙ID.3量產主要問題包括:“底層軟件”、“歐洲冠狀疫情等”。

●底層軟件

目前海外媒體報道ID.3問題大部分集中在底層軟件不斷曝出BUG上,而且修補BUG的進度似乎追不上發現問題的進度。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根據此前採訪的大眾相關人士透露:“大眾ID.3的造成這一系列BUG的核心問題,都歸於初期大眾在當時整體系統底層架構開發太過於匆忙,從而導致各個模塊間經常不兼容,以至於整個系統奔潰。”(有點類似Windows上的軟件衝突導致的“藍屏”),再加上初期試生產的ID.3軟件都由大陸等供應商進行代工,因此問題爆發出來之後,大眾很難及時處理,必須聯手供應商一個個排查,無疑又拖延瞭解決問題的時間。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儘管在問題爆發後,大眾立馬召集了全集團(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超過10000名的技術專家來解決問題,每天上午和下午及時與工程師進行溝通,隨後在晚上又派遣技術人員將ID.3上的故障單元卸下來進行修復,然後再組裝回去。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但事與願違,一天下來整個團隊最多能發現超300個系統BUG,可以說這已經不是10000名技術專家能立馬解決的了,要知道修復一個系統BUG,那要修改的代碼數量不亞於整個系統重新檢察一遍,同時還要想辦法解決,費時費力費人,好像在與BUG打一場“持久戰”;與此同時,工程師還要進一步推進其他功能的研發,以保證在今年夏季大眾ID.3的正式上市。(這壓力,連小編我光寫都能感受到)

此外,根據海外媒體爆料,大眾還計劃將首批ID.3將交付給內部員工,從而進行長期監測,在車輛正式向客戶交付前,大眾員工將向官方做出重要反饋。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寫到這,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ID.3會這麼難,大眾這一回是在革“自己”的命,用一句老話來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還需努力”。

對於一家傳統車企,這一次轉型全新的造車模式,並開發一系列可OTA升級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同時還要不斷處理時不時曝出的BUG,用一個字來形容“難”

●疫情影響

此外,除了大眾本身的問題外,這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COVID-19,也讓大眾ID.3捏了一把汗。

全球汽車行業正遭遇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大的降幅。也有人說,這是比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還嚴重的危機。不管怎麼說,毋容置疑這是全球汽車工業至暗的時刻。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截至北京時間3月24日20時,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26萬例,其中意大利累計病例為6.3萬例、美國4.6萬例、德國3萬例……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多家全球性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宣佈關閉工廠,為期至少兩週以上。其中就包括大眾集團等合計100多家工廠。一夜之間,汽車文化策源地——歐美汽車工業幾乎徹底停擺。

大眾集團全球工廠停產時間表 車企 停產工廠 停產時間 受影響品牌/車型 大眾集團 意大利博洛尼亞工廠 3月13日-3月25日 蘭博堅尼 葡萄牙里斯本工廠 3月16日起減產 大眾夏朗、T-ROC、西雅特Alhambra西班牙工廠 3月17日開始 西雅特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工廠 3月15日開始 保時捷卡宴、大眾途銳、大眾Up、奧迪Q7、斯柯達Citigpo、西雅特Mii、賓利添越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大眾汽車也宣佈:“停工將延長至4月19日,位於德國的所有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的共28家大眾工廠將持續停產”。而這28家停產名單之中就包括生產大眾ID.3的茨維考工廠。

這時候我能想象到大眾ID.3內心的陰影面積:“說好的夏季上市,咋就這麼難呢?”

●電池產能不足

前段時間,我們曾報道過,大眾集團旗下首款旗艦純電動SUV車型e-tron,因LG化學在波蘭的動力電池工廠產能有限,而導致動力電池供應不足,進而使得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暫時停止生產e-tron。

大眾ID.3於4月23恢復生產 交付時間尚不明確

這不經讓我聯想到大眾ID.3是否也會遭遇改問題呢?

畢竟奧迪e-tron作為高利潤的豪華車型,都不能保證充足的電池產能,那麼走量的大眾ID.3又會如何呢?

(文:太平洋汽車網 熊睿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