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金等價卻更難得一見的斑銅

有句古話叫"斑銅黃金價",就是斑銅的價格和黃金的價格基本是相等的。而會澤的斑銅採用的是"生斑"的工藝,其材料珍貴難得,只有在山體滑坡或發生泥石流時才偶爾會出現點含銅量超過90%的天然銅,同時,打製一件生斑器物,至少要經過30來道。工序才能"出爐",即使是打造小豬這樣很小的斑銅工藝品,也需要個把月時間,並且生斑材質較脆,又要經過鍛打才能成型,所以廢品率很高,鍛打一個物件時稍有不慎,不僅前功盡棄,整塊銅料也就此而廢。由於材料的短缺、工藝技術較難,生斑的價格也較為昂貴。

與黃金等價卻更難得一見的斑銅

一件好的斑銅作品,紅色的底面上均勻地顯出晶狀斑紋,猶如萬花筒中散落的碎花一樣,陽光下晶亮的斑片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世界,這些不規則碎斑中的微妙變化略帶詭異,讓人目眩神迷。

清乾隆年間是會澤斑銅工藝發展中的一個鼎盛時期,那時的斑銅器是達官顯貴們把玩的物件,因為一件斑銅器的製作工序十分複雜,一般要歷時幾個月的鍛打才能完成,有的工序需要反覆多次,稍一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其中有十幾道工序全靠一錘錘敲打,燒一火、打一次,一件產品要燒幾十火,打幾萬錘方能定型。所以即便是在當時生銅原料十分充足的情況下,斑銅器也十分珍貴。

與黃金等價卻更難得一見的斑銅

大家常看電視劇,都知道乾隆喜歡得空就往江南跑,吃吃美食、玩玩美景、看看美女,心情好了還讓身邊的人做個詩填個詞,然後"轉發朋友圈"。而在乾隆三十年,乾隆南巡走到杭州,六歲的永琰(後來的嘉慶皇帝)作了一首《詠龍井》的小詩,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讚賞,高興之下,就賞了個斑銅的"水漂爐"給小朋友玩。  

與黃金等價卻更難得一見的斑銅

不要小看這只是一個香爐,工匠需憑經驗從香爐腰部打出一道線來,這道線不光是增加美感,而且還是一條漂浮線,也叫"吃水線",完工後把爐置於水中,香爐會端端正正漂浮起來,而水剛好齊腰線,據說,打斑銅能打到這種水平,就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即使在今天,斑銅的工藝製作仍然複雜而嚴格,它採用高品位的銅基合金原料,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複雜的後工藝處理製作而成,人們把這種經過特殊工藝製作出來的銅器稱為"金屬寶石"完全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