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北宋汪洙在《神童詩》中寫下這幾句詩的時候,心中想的定然也是幾千年封建社會里無數讀書人的夢想了:考取功名,出官入仕。

而在晚清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中,描繪了傅署院這樣一個官場人物。

他“出京時是一個三品京堂,半年之間做到封疆大吏,可謂位極人臣,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圖報稱,立刻具折謝恩了”。

封疆大吏,這個官職聽起來就很是酷炫,那麼,它到底有多高、又掌握了多少權力呢?

今天,青史君就給大家扒一扒封疆大吏的前世今生。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


實際上,封疆大吏並不是一個固有的官位名稱,而是和“京官”相對應的、地方最高官的統稱,在各朝各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①封疆大吏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那時候,中原大地上尚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到處都是分散的部落和聯盟。夏和商作為他們的“盟主”接受進貢,這些“小弟”就是最早的封疆大吏;

②到了周朝,周天子實行分封制,將宗室子弟和功臣後裔分封到各個區域建立諸侯國,諸侯王們聽候周天子調遣,“封疆”也就是分封疆土這個概念第一次載入了史冊;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周朝的分封制


③秦滅六國後,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將天下分為了36個郡,最高統領郡守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守即“封疆大吏”;

④漢武帝時期,西漢的疆域比秦國還要遼闊,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各個地方,劉徹將全國分為了13個“州”,擁有最高權力的檢察官即為“刺史”,也就是後來的“州牧”,像大家熟知的三國時的豫州牧劉備、西涼刺史馬騰,在法理上掌握一州的軍政權力,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西漢版圖


⑤隋唐再次統一了全國後,節度使登上了歷史舞臺,節度使起初只是地方軍事長官,武夫出身。隨著軍事活動增多,節度使掌握大權,統管多個州,安祿山就是其中的登峰造極者。由於節度使的存在,“封疆大吏”四個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

⑥宋太祖趙匡胤為加強中央集權,杯酒釋兵權,以文治天下,還將“州”改為了“路”,每一路都設立“轉運使”,分割節度使的權力。到宋真宗時期,轉運使成為了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中央政府只得再次設立其它職務與之分權;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⑦元設13個行省,行省制成為了現代行政區劃的前身,“平章政事”擁有除軍權外一切地方最高權,我們也對“封疆大吏”有了更明確了概念——省長。

⑧明清時期,督撫制度盛行,巡撫負責掌管各省民政,總督掌管軍事,因事而設、事畢而撤,分別對應了現代的省長和軍區司令員。曾國藩和李鴻章就是名氣很大的總督,軍政民權全部都抓在自己手中,儼然“土皇帝”的作風,這也最為符合我們對封疆大吏的構想。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行省制


總而言之,封疆大吏即古代省一級的長官,放到現在就是省委書記加軍區司令員的角色,財政權與軍事權合二為一,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

正是封疆大吏的位高權重,也滋生出了不少野心家們花光心思想要獨攬大權,安祿山、吳三桂,這些野心勃勃的封疆大吏時刻窺視著天下,盛世蟄伏,亂世出來攪風攪雨。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先例,更是讓後來的封疆大吏日子越發不好過,最高統治者與中央群體開始了對地方權力的全面壓制,在中央集權逐漸變大的趨勢下,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只能小心翼翼,已不復五代十國時囂張跋扈的面貌。


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古時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鬥爭亙古不止


權力在個人手中大多會被無限放大,等到人們深受其害時,又會反思去限制權力,能夠反思這才是文明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

但也正是因此,無論從春秋五霸到七國之亂,還是安史之亂到清初三藩,封疆大吏對中央集權的威脅亙古未曾停歇。

而無論是郡國並行還是設立州、省,無論是完善監察還是分散權力,最高統治者也總是想方設法削弱封疆大吏的權能。

這是中央集權和地方權力無法逾越的鴻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