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40年前,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家父是坐著公交車娶家母過門的。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那時候,我家很窮,我們住的是家父學校分的一處小平房,沒有自來水、沒有天然氣、沒有暖氣、沒有水沖廁所,秋天打煤坯、劈柴火,冬天燒火炕……。在我的記憶裡,打煤坯是每年一度的玩泥巴狂歡節,然而,在我父母的口中卻變成了極度辛苦的體力勞動。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我出生以後,獨生子女政策剛剛出臺,家父非常積極地響應了國家號召,在全校老師中,他第一個領了《獨生子女光榮證》。當他把證拿回家給家母看的時候,家母質問:“這麼大的事,你怎麼不事先跟我商量一下?”

家父回答:“我窮怕了。”

家母說:“等我老了,沒有女兒幫我洗衣服怎麼辦?”

家父安慰道:“到那時候就有洗衣機了。”

事情真如家父所料,在他們領證後的第三年,真的買了一臺簡易洗機衣。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小時候我是一個“水果狂人”,特別愛吃水果,現在想來,實在是因為那時候沒什麼小零食可供選擇。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許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東北的冬天特別長,每年秋天,家父學校會每人分一筐蘋果,那一筐蘋果要吃到第二年春天。當時的水果品種也特別少,最常見的是蘋果和梨,偶爾能見到桔子,像香蕉這種不易儲存的熱帶水果,我只能在兒童畫冊裡看看就算了。那時候過年互相送禮,一般都是紙盒裝的點心,經常是不知道已經被送過幾手了,送到最後可能都已經變硬甚至變質了。

一直到了1987年,我們家終於搬進了樓房,新樓房裡有了自來水、有了煤氣、有了暖氣、有了水沖廁所。雖然住進了新樓房,卻是兩家住在一起,家父的一位同事兩口子住一個房間,我們一家住兩個房間。雖然有了暖氣,那時的樓房卻是木頭窗戶,供暖也不是特別好,到了冬天,四處漏風,即使用塑料布把窗戶封上,家裡依舊很冷。雖然有了自來水和水沖廁所,卻經常停水停電,下水管道也經常堵塞,鄰里間矛盾不斷。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搬進樓房以後,家裡買了第一臺彩色電視機。那時候,市面上的彩色電視以18、20寸為主要型號,雖然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小,但在那時卻被廣大中國人民愛稱為“大彩電”,並且成為新人結婚“四大件”中的第一大件。自我家第一臺彩電以後,陸陸續續,家用電器逐漸多了起來。1987年,買了第一臺電冰箱,雖然是單開門的;1988年,買了第一臺彩色電視機,雖然只有18寸;1989年,家裡裝安了第一部座機電話,雖然不能移動;1990年,買了第一臺燃氣熱水器,雖然那時候燃氣技術還很不成熟,存在安全隱患。雖然有很多不滿意,但家用電器在增加,也在逐漸地升級換代。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時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們家又搬進了另外一個新樓房。這次的新房是96平的三室一廳。比原來大了很多,原來的木頭窗戶變成了不鏽鋼的;原來的蹲便便池變成了更加舒適的座便馬桶;衛生間裡多了一個浴盆,在家裡就能洗澡了。進住的時候,鋪了地板,廚房也鑲了磁磚。家用電器也換了一批更先進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裡多了一臺386電腦,這在當時大多數家庭中是不多見的。這期間,我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由原來笨重的“28大踹”變成更加輕便的“26”和“山地”。除了交通工具更加人性化以外,在通訊工具方面,我和家父的腰裡每人多了一部傳呼機,後來我的傳呼機更是從僅僅顯示數字升級成了漢字顯示的。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家母說,九十年代末以後的社會變化似乎越來越快了,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慢慢地她變得跟不上了。我的傳呼機還沒用幾年,千禧年前,我又花了四千元,買了一部手機。當時的四千元是全家半年的收入,而當時的手機除了接打電話,連都短信都不能發。繼第一部手機之後,就一直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直到現在,我家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而手機的功能更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改革卌年 人生不惑

2006年,我結婚了。結婚之前,新房就已經裝修好了,所有家電都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婚禮非常熱鬧隆重,我是坐著高級轎車娶老婆進門的,後面還跟著一個長長的車隊,婚禮是在高級飯店裡辦的,很多親屬友人都前來祝賀,這和當年我父母的結婚場景完全是天壤之別。

第二年,孩子出生以後沒多久,我就買了一輛小轎車。我小時候從來都是坐在家長的自行車橫樑上出行的。我兒子不像我小時候那麼愛吃水果,因為現在有很多小零食。水果當中,他最愛吃的是香蕉,因為香蕉很甜,我小時候卻吃不到。玩具當中,兒子更喜歡玩帶航拍功能的無人機,我小時候的玩具只有木頭槍……

四十年滄海桑田,四十年曆史變遷。如果說,一個人20歲工作,60歲退休,那麼這場歷史變革已經歷了一輩人的努力奮鬥。如果,把改革比作人生,那麼,這場歷史變革已邁入不惑之年,未來的改革步伐將更加成熟穩健。

我堅信,只要堅定改革信心,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人民會更加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