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安化縣小淹鎮老安村在黨建引領下,將“楓橋經驗”網格化管理模式應用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實行一網多用、效應疊加,讓鄉村呈現出另一番新景象。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近日,安化縣融媒體中心新聞記者在安化縣小淹鎮老安村內看到,村“網格員”正在村、組幹道兩旁修建圍欄,準備栽種花草。據現場村民介紹,這些正在修建的圍欄都是為整村創建美麗鄉村做準備,圍欄的修建都是由村支兩委提供建築材料,“村網格員”義務修建。沿著老安村乾淨整潔的公路前行,來到該村第四網格所在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路邊立著的一排排整齊竹籬笆,籬笆外栽種著各種的綠植和農作物,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也收拾得乾乾淨淨,漫步在這裡,讓人有些流連忘返,而這些蛻變都要歸功於村裡開展人居環境實行的網格化管理模式。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小淹鎮老安村 村民 陶先定:

這些竹籬笆都是村民自發從山上砍竹子回來編制的,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老安村共有人口478戶2068人,全村有20個村民小組,如果將這些村民小組的人居環境進行單獨打造,難度非常大。所以,村支兩委想到借鑑“楓橋經驗”建立網格化管理的方法,將全村劃分為7個網格,分別評選出網格員,再由網格員推選出網格長,讓他們帶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自從實施“村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負其責”的網格化管理服務新模式後,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走進老安村,“髒亂差”問題沒有了,青磚砌成的花壇成為沿線美景,竹籬笆規規整整地紮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屋舍整潔,路渠暢通,水、電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展現出一幅安家樂業的新農村景象。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小淹鎮老安村 村民 劉祖安:

以前村裡到處都是垃圾,現在通過村支兩委和群眾的努力,公路兩邊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村民對現在的生活都非常滿意。

安化:黨建引領“網格化” 扮靚新農村

近年來,老安村堅持黨建引領,將基層群眾自治作為推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程、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積極探索實踐基層群眾自治網格化模式,鼓勵村民共同參與村級建設,點燃了村民自治的熱情。如今老安村“人人參與、共建共治”理念深入人心,各項工作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內容來源:安化黨建

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