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很火的“杭州男孩假扮媽媽和‘教育專家’微信訴苦”的新聞。

一位媽媽在朋友圈爆料,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俊俊冒用她身份,加了個“教育專家”,掏心掏肺訴苦,還將專家之言,群發家人,想用專家來“教育”爸爸,教他怎麼當父母。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父親近在眼前,孩子為何還要苦苦“扮演”?

在孩子心中,父親形象是“不可說服”甚至“不容質疑”的。俊俊得不到父親耐心細緻地解釋引導,父親更是一言不合就“體罰家法”,讓孩子甚至不敢當面提意見,需被迫“分身”套話,增權威性說服力。

鬧劇的“悲劇性”結尾

俊俊費盡心思,從專家那討來的“金玉良言、金科玉律”卻唯獨不敢發給父親。一番瞞天過海,最後功虧一簣。媽媽也是當笑話,發朋友圈自嘲。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相信很多家長看完這則新聞依然認為孩子小題大做,太過誇張,動動手指點個贊或分享到朋友圈發一句“哈哈哈現在的小孩子太搞笑”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看似哭笑不得的鬧劇,又有多少人看到其背後存在的教育問題。

這顯然不是健康的親子關係。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親子關係是一門難懂的學問,特別是一些新手爸媽,本來自己的婚姻剛開始,也許還在磨合中,對孩子的教育缺乏經驗,不懂得這其中好壞,夫妻之間有問題說出來,溝通好了才有和諧的家庭生活,那對孩子呢?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和孩子相處?

有了下面這三條建議,再也不用擔心和孩子的相處問題了,各位爸爸媽媽記得收藏起來。


一、學會傾聽並快樂的交談

作為成人,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一個人被很強的負面情緒包圍時,無論我們對他說什麼,他都不會聽到心裡去。

成人尚且這樣,孩子更是如此。當孩子很生氣、很傷心、很害怕時,家長對他們的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的。例如,當孩子在哭泣時,家長常常這樣斥責孩子:“一點小事就哭,真沒出息,別哭了!”或者嚇唬孩子:“再哭我就讓狼外婆把你帶走!”其實,家長這些做法,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激發他們更多的負面情緒,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面對哭泣的孩子,首先,父母要做的不是斥責,而是與孩子坦誠交心。瞭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其次,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的態度很關鍵,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記住,當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後,不要壓制它們,而是要通過溝通的方式,引導孩子把這種情緒宣洩出來,使其心靈恢復平靜。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淨化作用”,也是為孩子的心靈減壓的一種手段。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二、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為什麼表現的不耐煩,甚至想要逃避?仔細想想,孩子原來是很想與父母交談的,之所以沒有順利進行下去,關鍵在父母。要做到平等的交流和有效的溝通,換位思考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換位思考,通俗地說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孩子擔心什麼,最關心什麼,最牴觸什麼,如果別人這樣對自己說話,自己能不能接受,怎樣的態度最容易接受與理解等等,這些都應該思考,都是換位思考的內容。

換位思考可以讓家長在解決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時,思路客觀、方法得當,讓孩子少受冤枉、少受委屈,進而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控制慾

父母的控制慾對孩子的整個人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最好的教育依舊來自於可以跟孩子做朋友的父母,最好的教育依舊是趨於民主,平等,獨立,相互尊重的教育。正因為這樣,父母和孩子才需要共同成長。

想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迫切需要父母降低自己的控制慾。為人父母要試著學會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他們完全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我們只要在他的成長中做一名配角即可,切不可把自己當成他們生活裡的主角。

熊孩子是熊父母教育出來的,不要過多的用愛去綁架她們的人生。也就不會有更多的抱怨和不滿了。

電視劇《小別離》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棒,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走向別離。如果真的想要孩子獨立行走,請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真的要提孝道,那一定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收一收父輩的控制慾,也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聊。

男孩假扮媽媽訴苦是為何?家長們,請聽聽孩子心聲

面對孩子時,不用打罵,以理服人,才是最好管教。而這當然需要你如“教育專家”一樣專業,不會簡單粗暴情緒化失控,以武力壓制威逼。

這麼對比,或許,作為家長,才更需找“教育專家”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