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又雷了?

榨菜又雷了?

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今天榨菜公司公布了一季报和大家预想到的高增长不同,营收反而负增长了,而且净利润只有那么一点点增长,网上一片惊呼,榨菜又雷了。

是真的雷了吗?

普通散户投资人最喜欢看的就是营收增长和净利润增长两个指标,大部分散户投资者以为就看这两个指标,就算价值投资了,其实在三张表当中,短期最迷惑人的也是最没用的,就是利润表,因为这个数据太好合理调控了,其实,最应该看的应该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惜90%以上的人是不会去认真看的。

榨菜是从去年半年报开始,业绩下滑之后,我陆续写了几篇文章来跟踪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且在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在专栏里发布了买入的口号,我的买入成本是25元,现在刚好一个季度,收益有30%多,而有些买点把握得更好的朋友,收益已经50%以上了。之前的跟踪文章如下:

1.涪陵榨菜暴雷几率几何?

2.榨菜业绩大幅下滑了!

3.这位台湾主持人,我们没有PEI陵榨菜,但我们吃得起涪陵榨菜!

4.涪陵榨菜2019年年报,买还是卖?

其实,认认真真看完榨菜的财务报表,并且熟悉榨菜的商业模式的话,你会感觉到,那个持续增长的榨菜,又回来了。

但是,以往靠提价来连续50%+增长的榨菜,是暂时看不到了,但今年,恢复到20%+的增速,是大概率的事情。

为啥?听我慢慢道来!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金额较大且变化较大的科目,看出一二。

预收账款大幅增加,增加了大概1.6亿元,这代表什么呢?代表已经收到了货款但是还没发货?有一个疑问,为啥发不了呢?

收到了货款但没发货,这部分资产就只能体现在负债里面而不能体现为收入,所以,这部分就体现为未来隐形的收入,这部分货款,大概率体现在2季度。

为啥发不了货?很明显嘛,大概率受疫情影响,榨菜这种企业,疫情期间不属于必须开工的公司,所以没办法。

应收账款涨了80倍,看起来非常吓人,但实际上基数太小,针对榨菜一年20亿的体量,3000多万确实没啥分析的意义。

销售受到的厚款6.73亿元,大增1.7亿元,这个数字和预收款增长幅度差不多的,也就是提前收到的货款,而去年同期仅仅4.95亿元。今年营收小于去年,而今年收到的货款远大于去年收到的货款,财报就是这么神奇。

购买商品付出的现金1.97亿元,而去年同期2.99亿元,少了1亿出头。为啥?这里就要涉及到榨菜的商业模式了。榨菜的商业模式是,榨菜的原材料,需要通过三腌三榨,今年出产的成品,其实是用的去年收的青菜头。因此,今年的产出的原材料供应是完全没问题的。

青菜头的收购季节是在11月份到2月份,春节前大体上应该收了80%吧,大概率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不过疫情一来,该付的货款大概率因此而延迟了,因此部分货款是没有付的,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比对应付账款这里得到答案,金额达到了1.4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7100万元,比例93%。

可能还有朋友说,榨菜存货有4.73亿元,都卖不出去吗?各位,注意一下,存货分两种,原材料和产成品,我敢这样说,这4.73亿元,95%都是原材料青菜头。我不是说了吗?榨菜要囤一年的原材料呢。1季报没有附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年报看出来,年报中,4.14亿元的存货,产成品不到2000万,其它全是青菜头。

还有朋友可能要问,不对啊,1季度超市里面的榨菜基本都销空了,和自己的感官不符啊,为啥榨菜公司营收起不来呢?

这又涉及到一个会计处理的问题,榨菜公司是经销商销售模式,只要从榨菜公司那里把货交给了销售商,无论是否到达真正的消费者手里,榨菜公司就记为销售收入。所以,其实1季度,各位买的榨菜,估计都是实现在渠道上的货品,渠道卖得再多,其实是和榨菜公司没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其实我们结论出来了,存在渠道的存量榨菜,其实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榨菜公司已经恢复了政策的发货节奏,现在渠道等着大量补货呢。赶紧加紧生产,把供应商的需求满足了吧,等着看一个漂亮的半年报!

其实我们看财报,我们要透过冰冷的数据,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企业才是!

另外,再对比着去年的1季度报和半年报,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去年1季度,榨菜公司穷尽了一切会计手段,把利润做得很好看,所以去年是前高后低。而今年,大概率是前低后高!

不过,榨菜公司也遇到了天花板,榨菜这个细分行业的天花板已经在那个地方了,必须在泡菜和其他品种上得到突破,否则这家公司是无法突破市值天花板的,否则可能一直就是20%的低增速了。

另外这个估值问题,我就不发表意见了,毕竟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确实是喜欢在底部买的,不喜欢追高买哈。不过,建议大家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估值对比来看,例如千禾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等比一比,不能只单纯的看PB和PE。

榨菜又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