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追求年收入100萬元――要敢於異想天開,但不要貪婪

努力實現年收入1萬元――要腳踏實地,無須自卑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注:此文系我寫的舊文 。

久不上網,前天聽同事說起寶雞律師白某因生存艱難而自殺的消息,一種“兔死狐悲”的情緒驅使我打開了中國律師網和其他網的網頁。在眾說紛紜的評論中,特別是一篇標題為《貪婪和懶惰,是青年律師的孿生頑疾》的文章,實在是觸動和震撼了我。

首先聲明,我絕不對《貪婪和懶惰,是青年律師的孿生頑疾》這篇文章發表褒或貶的意見。不過,我借用了該文引用的某報《不能讓青年律師的路越走越窄》文章標題作為我的“一家之言”的話題。

小白律師的自殺,揭示了律師業境況的一個側面:

相當部份的律師生存艱難,艱難到生存困難,有的甚至艱難到選擇自殺來解脫生存之難。

死者已經逝去,讓他的靈魂安息吧。我們不要再對小白律師評頭品足了。

艱難地生存的律師,應當活著,應當拓寬自己生存的路,堅強地瀟灑地活著。儘管你的路是那麼的窄,窄到只能立錐。你就利用這立錐之地披荊斬棘,奮力前行吧。因為,至少你已經擁有立錐之地。擁有這一錐可立之地,就是你的幸運。因為,這是你律師執業之路通向高速公路的起點。

其實,感到生存艱難的執業律師,並不僅僅限於年青律師。許多執業七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律師,仍然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他們畢竟沒有從律師行業撤退。也許,是追求國家實現走向法治和正義的使命感使他們雖忍饑受餓,也絕不走下火線;也許,在可以掙錢的所有行業中,相比之下:律師行業是一個低成本投入,高收入回報的實際和現實行業。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崇高的使命感,是頭上的光環。它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使命感的破滅,或許會使人自殺。這種情形的出現,我相信是千萬裡挑一的個案,目前,還沒有發現。因此,本文不予討論。當然,更不敢討論。

溫飽不繼而生存艱難,以至生存不下去,是現實和物質的。只有活著,頭上的光環才會放射光芒,所以,本文討論的是如何在律師執業的現實生活環境中活著,而將崇高的理想撇開到一邊。因為宣揚“純度的崇高理想”,那屬於宣傳部門的官員和愛好者說教的義務。

我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正式踏入律師這個行業的。驅使我進入其中的動力,確實首先是崇高的理想和體驗生活的慾望(因為律師生活只能是我物質生活歷程鏈條中的中間一段),其次,是養家餬口,做個“萬元戶”的野心。

時過境遷,今天進入律師行業的人(包括年輕人和並不年輕的人),相當的多數是帶著玫瑰色的夢想,在別墅、名車、金銀信用卡的召喚下,邁步衝刺而入的。至於崇高的理想,恐怕懷揣的不多。

《貪婪和懶惰,是青年律師的孿生頑疾》這篇文章指出的現象“而大多數青年律師還沒有開始實習就開始琢磨著‘年收入過百萬,打死也不做公務員!’”可謂一針見血。雖然不免流於“一竹杆打倒一大片人”之嫌,但確實是“很大數量”的現實現象。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其實,今天進入律師行業的青年律師或者並不年輕的律師將“年收入百萬”作為動力性目標肯定是“異想天開”,但是,無需指責和嘲笑。相反,應當予以肯定和支持。既然在律師行業有“年收入百萬元”的大款或者大牌律師作為先驅可鑑,為什麼初入律師行業的年輕人就不容其“奢望幻想”?我敢斷言,今天的那些已經實現了“年收入百萬元”或者“年收入千萬元”目標的律師,在他懷揣這個目標初入行業時,大多數也是赤手空拳。

歷史上的陳勝是一介農夫時,不也口出躋身王侯的狂言,被人視為“異想天開”?當今“年收入上億元美金”的比爾蓋茨在中學生時代的“異想天開”,不也在青年時代就實現了他的夢想?

天宮裡的玉皇大帝,月宮裡的善舞嫦娥,何曾不是人類千百年來在太空裡生活的幻想?如果沒有當年的“異想天開”,又何言今天的太空遨遊?

人的行為,是受慾望的驅使。

低層次的慾望,是基本的生存條件需要的滿足,高層次的慾望,是在低層次的慾望得到滿足之後,追求尊重需要的滿足。用一句通俗的話概括:人的生活目標。只有確立生活目標的人,才有行為的動力。動力的大小,取決於生活目標的層次設定。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人為自己設定的生活目標奮力前行,其驅動力是責任:個人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只有具有責任感的人,才有可能去實現自己設定的生活目標。

人為自己設定“年收入1萬元”或者“年收入10萬元”以至“年收入百萬元”的經濟目標,在他赤手空拳時,往往被人視為異想天開。如果不是基於責任,而是基於貪婪,則這個目標不過是玻璃質地的易碎品,經不起任何挫折。因為沒有責任感的驅動,它就喪失了驅動力,生活目標往往也就隨之灰飛煙滅。毫無疑問,喪失了生活目標就意味著失望、絕望。活著,是行屍走肉;死亡,或許是最好的解脫。

我是一個敢於異想天開的人。許多被人視為異想天開的目標,我都實現了。我認為,是責任感幫助我實現了這些異想天開的目標:

1992年,剛剛從債務中掙脫出來的我,家中的存款是700元,可是我卻對妻子說,我們必須馬上在市裡購買住房,因為孩子將要在市裡的重點高中讀書――顯然,依靠我們兩口子每月不足800元的工資,以700元的積蓄談論購買價款為七、八萬元的房子實在是異想天開。但是,這是基於責任的驅使。於是,我決定當一個兼職律師,意在通過獲得外快來解決必需的經費;

同年,我到市裡一個官辦律師事務所探詢當兼職律師的條件,被告知:我所在的單位必須向該所交納一萬元的法律顧問費,才能滿足我的願望。於是,我的這個願望立即就破碎了。失望和一怒之下,我突然冒出一句令人吃驚的話:“我辦一個律師事務所給你們看,讓那些象我一樣境況的人都能夠當律師。”對於當時根本連律師資格證都還沒有領到的人來說,竟然敢說要開辦一個律師事務所無異於天方夜譚,而且,當時的律師事務所都是官辦的。況且,律師事務所開辦的條件是10萬元的註冊資金,我則幾乎是身無分文。然而,當年報紙上登載了廣西法學會開辦的廣西第三律師事務所在全區招聘律師的消息,為我提供了機會,幾經努力,我依靠在單位借用的四千元,在桂林市創辦了第一家非國辦的律師事務所:廣西第三律師事務所桂林分所。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坦率地說,今天的律師執業條件比我初入這個行業時的條件要好若干倍。這絕非戲言:電話是房主單位的分機,可以說是擺樣子的,外面幾乎是打不進來的;桌子是房主單位的,我們只能使用桌面,抽屜是該單位鎖資料的。我借來的四千元開辦費,僅僅只有六百元用於購買辦公用品,其餘的用於開業、招牌和路費。二十多名律師都是初入道的,沒有案源,而且,都是“貧下中農”,中午的一餐飯是二兩米粉,如果有當事人請吃一餐,簡直是“奢侈的享受”。更要命的是,還遇到被強制遷址停業整頓的麻煩……

但是,畢竟有一錐之地可立,我和我的夥伴們就是立下來了,把路拓展開來了。後來,全所人員陸續分離分流,在本市另行創建七家律師事務所,有四人到南寧也建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夥伴們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建所初期,我讓我的夥伴們為他們自己設定一個創收經濟指標,有說年創收一萬元的,有三萬元的,最高的是宣稱十萬元。我根據大家的計劃,提出三年購買200至300平方米的一層樓作為辦公室,力爭成為桂林市最大的律師事務所。這又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當然,至今這個計劃沒有實現,而且,永遠也不會再實現了。因為,兄弟分家,各有事業,如果將分開的置業都用數字相加,早已超過了這個計劃數字的兩倍。

異想天開的計劃沒有實現,但是,這個計劃給我們的夢想提供了創業的動力,建立桂林市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的計劃沒有實現,但是,它沒有給我們的帶來失望和絕望。相反,它使我們的生活目標更加現實和光明。因為,面對著前面美好的目標,我們是走在現實的路上向它邁進,每邁進一步,我們的境況就會有好的改變。

“年收入百萬元”是一個目標,一百萬元是由一百萬個一元堆砌而成的。

試談“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如何衝出窘境和絕境

“路越走越窄的律師”,將“年收入百萬元”作為你們的一個責任目標吧,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家庭,如果可能,為了社會,你努力地去實現它吧。也許,你竭盡全力,只實現了一萬元,或者五萬元,或者十萬元,但是,你已經向百萬元邁進了,因此,無須自卑。

既然世上有年收入千億美元的比爾蓋茨,既然律師界有年收入百萬元的律師可鑑,你有可能與他們並駕齊驅,因為,那並不是他們的的專利。也許,你永遠也無法與他們並駕齊驅,但是,你在向他們走近。每走近一個釐米,你的境遇就比原來更好,你肩負的責任就會減輕一點。

面對著前面的目標,躺著,你永遠也無法靠近它絲毫;邁開你的步子,你會越來越靠近它。既要異想天開,胸懷鴻鵠之志,更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行。當然,如何具體地一步一步地前行,那不是本文所能概括和討論的。

“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讓我用古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結束本文吧: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