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这是一张迟到了25年的全家福。

照片中穿着粉色T恤的女子叫杭晓苏。2002年,她被家人遗弃在杭州。四处寻找亲人无果,紫阳派出所把当时五六岁的她送到杭州第一福利院。安置后,福利院的“妈妈”们用杭州的“杭”作姓,给她取名晓苏。

2017年,她以“女儿”的身份从杭州第一社会福利院出嫁,丈夫沈卫是余杭瓶窑人。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大眼睛,白皮肤,长得像晓苏,村里人都管孩子叫“洋娃娃”。

如今,晓苏都不敢相信,她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体贴的丈夫、慈祥的公婆、有健康可爱的女儿……

“我想妈妈,我也想有自己家”

2002年,在杭州第一福利院安置后,长的雪白雪白的晓苏眼睛又大又圆,深得福利院所有工作人员的喜欢,然而经过鉴定,当时的晓苏智力四级残疾,这也成了她被遗弃的原因。

跟福利院生活的绝大多数孤残人员一样,虽然生活无忧,但为了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市一福院从2007年开始就开设了爱心课堂,福利院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参加技能方面的兴趣课(绘画、手工、烹饪等)和增长生活知识的常识课,以及促进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相关课程。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中间是晓苏

适应了儿福院的生活后,有了朋友的晓苏慢慢开朗起来,和阿姨们沟通也多了。短短几年,阿姨手把手教会她洗衣、叠被等日常的生活技能之外,她还能绣一副完整的十字绣。

原本,晓苏的日子会一直这样安静而美好地过下去。但对生活在院里的孤残人员来说,虽然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而内心世界仍缺少情感交流,他们更渴望找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2014年后,晓苏身边的小伙伴有的找到父母,有的出嫁了,晓苏平静的的内心也起了波澜……

那段时间,爱笑的晓苏突然安静了,经常对着窗口发呆。一天夜里,福利院值班阿姨在查房的时候,发现晓苏扯着被子在抽泣,还没等阿姨开口问,晓苏就哭出来:“我想妈妈,我也想有自己家!”

因义卖活动,与“心动男孩”结缘

一波三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每年,杭州市第一福利院都会举办一场义卖会,义卖的产品都是院里的孤残人员自己平时制作的十字绣、串珠等一些小手工。通过鼓励他们招揽顾客,介绍产品,销售产品让他们体会到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义卖活动资料图

2017年,在市一福院对外开放的一次义卖活动中,晓苏认识了一位热心的阿姨。阿姨很喜欢晓苏安静的性格和白净的外表,她说自己有个的侄子单身,想为他们俩牵线搭桥。

阿姨口中的侄子就是沈卫,老实本分,性格内向,在家附近的包装厂工作。两人认识后,对生活都多了一份期待:原本每天过着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生活的晓苏会掰着手指算沈卫来看她的日子,沈卫每次去看晓苏都带去她爱吃的零食。

正当大家以为要水到渠成的时候,这段关系冷却了。

原来沈卫告诉晓苏和福利院的阿姨,很小,他的亲妈就去世了,现在的妈妈是继母。

“没有工作,家务也不擅长,谁会要这样的儿媳妇……”在一福院,很多护理员在一线工作了一辈子,这些阿姨陪伴着晓苏成长,在他们眼里,晓苏就是他们的女儿。他们担心正常家庭接受不了晓苏,晓苏也明显退缩了,整天闷闷不乐。

担心归担心,护理员的阿姨们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分头行动,到沈卫所在的村、单位了解情况,还带来了“继母”俞阿姨的亲口保证:“他亲妈走得早,我把小卫当亲儿子一样,晓苏来了,她也会把她当女儿,不会让她过得比福利院差的。”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两人结婚照和结婚视频资料

2017年6月,经过一年半的相处,两个年轻人走进了婚姻。婚后生活平淡而温馨,虽然沈卫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但工资到手,就给晓苏买衣服和小饰品、零食……晓苏在家协助帮婆婆一起搞卫生、洗衣服。

福利院和这里都是我的家

一个是大家 一个是小家

2019年8月26日,晓苏和沈卫的女儿“涵涵”出生了。名字是“继母”俞阿姨委托当老师的弟弟取的。

涵涵很聪明,正在学走路,这一年多来,俞阿姨跑了无数次省儿宝,经过几个专家医生门诊,确定孩子智力正常。

俞阿姨把晓苏和她的女儿涵涵都当成了亲闺女一样照顾,一边张罗一家人的吃穿,平时会教晓苏做一些日常家务和怎样带孩子,她说她总要老的,以后还要晓苏自己经营好她的小家庭。

没有孩子的时候,晓苏最爱吃红烧肉和零食,生完孩子后还有65公斤。现在有了孩子,知道老公赚的不多,以前想吃什么就要买的晓苏也知道不能随便开口乱花钱了,会一边泡着奶粉一边对着涵涵说:“你要乖乖的,妈妈省下来给你吃。”

现在,福利院的“妈妈”们去看晓苏的时候,开着玩笑问,跟他们回福利院的家吧?晓苏笑着说:“福利院和这里都是我的家,一个是大家,一个是小家……”

据了解,晓苏是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嫁出去的第18个“闺女”,也是福利院照顾成年孤儿的一个缩影。从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成立至今,始终秉持“扶弱助残”的宗旨,用“爱心、细心、耐心、真心、热心”,竭力为他们做好护理、医疗、康复等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院内外嫁人员越来越多,社工科针对有外嫁意向的服务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生活、社会交往等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从2014至今,市一福院已帮助20多名成年孤儿通过婚嫁回归家庭,42名轻微智力、肢体残疾的成年孤儿调试心态并回归社会。

通讯员 刘小慧 照片由儿福院和晓苏本人提供

一张全家福,她等了2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