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作者:达令

大脑认为对的事情,其实99%都是错觉。

——《错觉法则》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让人觉得特别玄幻。

人们似乎总是喜欢反转,看电视也好,看小说也好,有反转才过瘾。

明明前一秒还是真理,下一秒立马变得荒谬。

明明前一刻还是英雄,下一秒立刻打脸。

如果没有发现反转,我们也会动用自己的脑子去人为制造舆论。

网络世界里,这种事情尤其多。

钟南山院士女儿上热搜算是其中一件。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钟南山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扮演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成为全民偶像。

在表彰大会中,钟南山院士收获了“共和国勋章”。

按道理来说,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是,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网上的一则视频展现了钟南山家人团聚的场景。

在采访中,网友发现钟南山的女儿居然说英语,老公是个外国人。

这些场景触怒了某些网友的神经。

这个代表着“共和国勋章”的英雄,居然让女儿嫁给外国人?某些爱国网友可不干了。

质疑声不止这些,一个爱国院士、一个科学家,他的儿子居然用了爱马仕皮带?

这种事情上热搜背后藏着两种人:有人追着想要寻找到推翻自己建立的英雄的蛛丝马迹,有人忙着去指责这部分网友维护院士的名誉。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以前觉得很难理解,看了《错觉法则》突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作者说,我们以为对的事情,99%都是错觉。

因为这些错觉,我们会在同一件事情中态度左右摇摆,立场变得不坚定。

生活中遇到苦难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给自己制造一个盖世英雄。

他所向披靡,带着我们披荆斩棘,冲破黑暗寻找曙光。

钟南山是疫情期间给我们带来曙光的英雄。

疫情稳定之后,我们才想起来,自古以来英雄的样子。

人民英雄该是什么样子?

教科书早就告诉过我们,焦裕禄、孔繁森一生清贫,为国奉献;

说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自己住的是个茅草屋。

这就是我们大脑中对于人民英雄形象的定义:清贫。

也不是我们的网友太无情,疫情一松就翻脸不认人。

问题在于,我们的大脑欺骗了我们。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错觉的法则——识破大脑诡计的思维管理法》这本书中,道出了其中的底层思维。

大脑的构造和运行机制本身会让我们对事情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被作者分成了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

当我们被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限定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去寻找我们认为正确的那些证据,佐证我们的观点

所以,如果我们认为人民英雄就应该是清贫的、两袖清风的,那么我们的关注点自然就会落在了爱马仕皮带,外国人老公这些元素上。

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甚至是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可能因为大脑的错觉被改变。

这是《错觉的法则》、作者西田文郎的观点。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西田文郎是个牛人。

他40年专注于研究脑科学和心理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更牛的是,他把“期待效应”运用到了极致,研究出一套可行的“超级大脑训练法”。

在“超级大脑训练”中,他认为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想要获得成功,我们就要源源不断地往大脑里输送肯定的错觉,让大脑形成一种良性的思维方式。

听起来好像忽悠人的成功学,实际上是有脑科学基础知识支撑的。

我们的大脑结构有三层:

  • 大脑新皮质,即左右脑,是我们的知性脑,负责思考和分析问题。左脑理性、右脑感性。
  • 大脑边缘系,感性脑,负责释放喜怒哀乐等情感信号。
  • 脑干,是我们的反射脑,分泌激素调出身体的本能反应。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我们以为我们做出的决定来源于大脑新皮质思考之后的结果,结果让人意外。

们的行动来源于本能反射区,也就是说来自于大脑边缘系和脑干,作者称之为IRA。

这属于潜意识层次,带着过去的数据和情绪。

第三层大脑的功能主要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在不断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我们的错觉被强化,最后形成了固定思维。

决定我们行动的IRA是带着过去的数据和情绪的,也就是说带着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

我们不能够干预本能反应区做出的命令,却可以利用大脑新皮质通过肯定性思维方式将积极的数据存储进IRA中,通过不断强化把数据写进大脑数据里,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这个东西不需要技巧,不需要与事实相吻合。

比如说,应对工作,哪怕我们办不到也要给大脑输入“办得到”的信号。

即便我们最终没有把事情做好,但是依然不要气馁,继续持续输入办得到。

最后,我们的IRA运行机制会变成:输入“工作”,大脑自动翻译出结果“办得到”。

接下来就交给行动了,大脑得出办得到的指令,我们才会去寻求办法完成工作。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提前告诉自己一个结果,我们就会主动去寻求办法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才总是强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事实上,按照作者的观点,我们不是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而因该学会如何给孩子贴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标签。

我们的每一次肯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加强大脑形成肯定性错觉的机会。

#头条品书团#

为什么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女儿却被骂?这本书里藏着答案

所以,写到这里,标题里的那个题目,你答出来了吗?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那些骂人的网友不再是可憎,而是有些可怜?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书里的话:“无敌”通常被误解为“最强的”,但实际上是“没有敌人”的状态。

放过别人才是放过自己。

想要攻击别人的时候,先告诉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错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