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英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不能做的事?

亲自教孩子

孩子英语语音出问题只有一种可能:模仿对象的英文发音不标准。如果父母自身英语语音基础不好,千万不要教小朋友读英语,应该鼓励孩子多听多模仿,但是自己千万不能置身教学之中,教了就坏事了。

我爸在我小时候尝试教过我一段时间英语,但据外人评价,应该很糟糕。我爸估计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遂决定让我去上培训班。他挑培训班不怎么看价格,只关心一件事,老师的发音准不准。我的启蒙恩师何迅老师,语调精准,我收益一生。当然,这一条对于父母英语水平高的除外。

小孩学英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不能做的事?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如何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教育心理学有一个“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有人偏向视觉学习,有人需要肢体运动,有人擅长抽象思维。家长应该发现自己孩子总体上学习的风格倾向,从而去选择合适的英语学习路径。

最好的英语学习路径一定是孩子在的学习风格与爱好的基础上来构建英语学习。前几天后台有朋友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喜欢乐高积木。我出了一个歪点子,不如在乐高积木上贴上英文单词。有的孩子喜欢NBA,那可以让他在网上看NBA英文的转播。有的孩子喜欢玩手机,不如把手机调成英文设置。

退一万步讲,孩子就算没有学语言的爱好,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任何一个行业杰出的人才不一定非要英语流利。

不攀比,从小就培养孩子学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同时能够怀着敬佩的眼光看着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的人。

这样的自信说到底就是包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

教育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靠的是耐力,不是抢跑。在语言学习这件事上尤甚。起步早晚不能决定最终的成绩。据我妈回忆,我三岁左右可以背诵的唐诗高达100首,什么《长恨歌》,《春江花月夜》张口就来,但是因为没有理解与记忆,现在啥都不记得了,中学为了考试还背得要死要活,以我三岁时的水平参加诗词大会应该比我现在要强出百倍。

任何学习都是要在实践中去印证,才能被最终记得。

没有理解、实践和印证,学了也白学。别看三岁小孩现在英文儿歌唱的溜,之后上学还是要再来一遍,绕不过去的。

将自己的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

不必非要去听斯坦福妈妈是如何教孩子的,即便同事正在和所谓的斯坦福妈妈学育儿经。听斯坦福妈妈的育儿经不意味着自己的孩子就能去斯坦福。斯坦福妈妈当年能去斯坦福念书也不是因为她妈妈听了斯坦福奶奶的育儿经。

我很幸运,从小到大没有听过我父母讲过类似“我们挣钱多么不容易,你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待”这样的话。他们从来告诉我的,就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有所成就要为社会做贡献。我的成长环境始终没有焦虑二字,以至于到现在面对很多困难的时候,我也有着自己的决心和坚定。

我并未为人父母,因而貌似也没有发言权,这些建议都是我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看到那些很辛苦也很可怜的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而产生的感慨。反观我父母对我儿时的教育,我很感激他们。

0-16岁是一个人的语言关键期,这段时间内正确的英语学习方式和大量的语言浸泡对一个人学习一门外语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如果方法不对,态度不明,家长使了偏力,不仅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没有帮助,怕的是对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实错过了语言关键期也并不可怕,因为人在任何一个时间段调整出关键期的自发学习模式(有机会专门写这篇文章)仍旧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怕的是在这个时期,如果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出现了问题,那么未来纠正起来会十分费劲。

家长们的焦虑可以理解,我也和一些“友邻二代”的家长座谈过。身处这个时代,焦虑不可避免,他们一开始也会和我倾诉和咨询很多青少英语学习的方式的细节,甚至还有些抱怨,每个人的观点还不尽相同,甚至相左。

他们说了1个小时之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只能有一个选择,你是希望你的孩子英语好,还是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健康、乐观、善良的人?

30多个家长,虽然之前的观点各自不同,对于英语教育的理念也不一致,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都选择了后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乐观、善良的人。

我想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终极意义,只不过时代的噪音让大家一时无所适从。如果我们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孩子的教育,就不会执迷在学英语这个小事上。

可能当外界越来越躁动的时候,答案总在自己的心里。

这也是我做友邻优课的目的,不是在认知焦虑中淘金,而是去让人们学会构建自信和眼光,然后和这个世界相处。

我坚信,当所有的父母第一次看见襁褓中的孩子时,都会许下这个愿望,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健康、乐观、善良的人。

这就足够了。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孩学英语的教育问题,可以关注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