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出生于法国,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梵高/米勒


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从1880年直至去世前,整整十年间,梵高无间歇地临摹着米勒的画作,数量不下百幅。1889年11月2日他在信中告诉弟弟:“你寄来的米勒的画让我非常高兴,我正狂热地研究它们。好久没有见到真正的艺术了,我有些懈怠,但这次的画重新唤醒了我。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弗朗索瓦·米勒,《晚祷》,1857,巴黎奥赛美术馆


梵高认为米勒感人的揭示了人性中某种伟大的东西,是那么熟悉,又那么崇高。他说,米勒的《晚祷》这幅画是真正的好作品,是美、是诗,他甚至用“庄严的管风琴”来形容米勒的艺术中的宗教情感。

在《晚祷》中,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农人,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妇,劳作了一天,所有的收成都在那个小推车上。此时教堂的钟声已经远远地传来了,手中一切的劳作就停了下来,夫妇二人沉浸到了祷告中。从他们的姿势中,便能体会出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谦恭,对生活的重担永远默默咬牙承受,这是勤劳和善良的本质。


米勒这一生穷困潦倒,却坚持将画笔聚焦于农民,赋予农民阶级崇高神圣的地位。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弗朗索瓦·米勒,《出工》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弗朗索瓦·米勒,《播种土豆》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弗朗索瓦·米勒,《拾穗者》


而现在,梵高追随米勒,赋予这些肮脏邋遢难得有一餐温饱的人们崇高与神圣。梵高的目标跟米勒一致,那就是米勒说的名言:“艺术,就是战斗。”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米勒《第一步》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梵高临摹《第一步》


《第一步》便是梵高临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画面依然是一块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


这虽然是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画都显露出梵高个人的风格。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和绿色。这些高明度及属于自然界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他让画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实的黑色线条,这明显是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亦让画面增加实在的感觉。


另外,他亦以弯曲旋转的笔触绘画树、灌木和农作物。这是他成熟画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这画增加生气勃然的气息。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生命,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让整个画面从米勒温馨、和谐、慈爱过渡到梵高的勇气、力度与斑斓的色彩


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多大上百幅,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米勒的作品,乡间劳作的质朴之气扑面而来,画面主体扎实,背景又十分透气,隐约可感受到阳光的暖和泥土的香。而梵高所临作品,色彩明艳热烈,落笔浓重果敢,更像是把粗茶淡饭品出了果酱的甜美。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原来梵高一直在摹仿这个人……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原作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布面油画,95x73cm,1889年,文森特·梵高



也正如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及其他众多写生作品,那种肉眼亲自捕捉到的生命之彩,最原汁的细枝末节,都是旁人不可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