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以家人之名》。本来是奔着颜值去的,没想到却走了心。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它用在这部电视剧里正合适,剧中的三个孩子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缺,他们一个经历了母亲的死亡,一个见证了父母离婚,还有一个是母亲的不辞而别。

虽然后来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还有一个爱他们的“李爸”,但是他们的童年绝对谈不上治愈,亲生父母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除去李尖尖的父母,我发现无论是凌霄的父母还是贺子秋的母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成熟,不是生理上,而是心理上的幼稚。他们还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

不灌鸡汤,不谈经验,今天只从家长的角度去分析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凌霄:不担当的母亲

先来讲讲凌霄的故事:

凌霄有一个妹妹,很喜欢吃核桃,有一天他妈妈出门和别人打麻将去了,把凌霄和妹妹锁在家里。凌霄像往常一样喂妹妹吃核桃,结果不小心噎住了。妹妹三岁,凌霄也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他吓坏了,他想寻求帮助,可是门被妈妈锁了,他砸破玻璃大声呼救,可是外面下大雨,邻居根本听不到声响。

等他妈妈回来的时候,妹妹已经死了。然后他们搬了家,父母开始了漫无目的的争吵。他妈妈开始变得歇斯底里。不做饭,酗酒,摔东西,责怪他父亲工作忙没照看好孩子,责怪凌霄喂妹妹吃核桃。终于忍无可忍的凌父和凌母离婚了。

凌母一走了之,扔下凌霄十年不闻不问。凌霄被托付给了李爸照顾日常三餐。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对于林母我很理解她作为一个母亲对于失去女儿的痛苦,但是我并不同情她。我感觉她太自私了,不仅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自己的痛苦施加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她根本没有身为一个母亲的自觉性。

对于她女儿的死,她并不想承认大部分错在自己,她用了另一种方式来洗脱自己的罪恶——推卸。她以女儿的死开始推断:一定是丈夫的错,他工作忙,一直不回家,如果,如果他那天早早回去了,我女儿就不会死……一定是儿子的错,他为什么要给妹妹吃核桃?

如果……如果……

可惜没有如果。

由于她的原因,凌霄懂事得让人心疼。在父母吵完架后,默默地清理着满地的狼藉,在妈妈没有做饭的时候,自己泡了方便面。妈妈大半夜让他出去,他没有一句怨言……

中午两点四十分

你怎么不叫我起来给你做饭?

没事,妈妈,我喜欢吃方便面

……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剧中有一个镜头反复出现,我印象很深刻:年幼的凌霄坐在楼道上,手里捧着一本漫画书,头垂得很低很低,房间里传来父母猛烈的咆哮声和噼里啪啦物品破碎的声音……

我无比心疼那个时候的小凌霄:在满是蚊虫的夏天,饿着肚子坐在楼道上,听着那些足以击垮他内心的“噪音”……就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一样。

好在李爸和尖尖一次次地叫他去家里吃饭,他也从最开始的坐家门口看书变成了坐李爸家门口看书。

凌妈的作让凌爸身心俱疲,在凌妈打凌霄的时候,凌爸再也忍不了了。他们离婚了。

(尖尖问)阿姨,你不要凌霄了吗?如果你不要那就给我了?

不要了,给你了……

太好了,我有哥哥了!

当凌妈提着行李箱路过凌霄的那一刻,她就放弃了。放弃了以前的一切,也包括凌霄。她那时候只想逃避,她把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抛给了身后的家人。根本不管自己的儿子看着自己离开是怎样的悲哀。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所以当她十年后又去学校找凌霄的时候,我真的火冒三丈。

我感觉她不配做一个母亲。她还没有足够成熟去成为一个母亲。当她自顾不暇的时候她选择的是抛弃,抛弃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抛弃那个自己不敢面对的家庭,她太懦弱了,她从来都没有以一个母亲的姿态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她带自己的女儿去找凌霄,跟凌霄说自己一直梦见雷雨天自己怎么也回不去家……她说自从自己生了小橙子(同母异父的妹妹)之后就好了,她又有了一个女儿,所以她觉得自己得到了救赎。

可凌霄呢?她的那番话,让凌霄内心的伤疤又一次鲜血淋漓。当初是自己的母亲抛弃了自己去追寻新生活,十年时间,不闻不问。现在又是自己的母亲,千里迢迢回国,只为不和妹妹分开半年时间。讽刺吗?更多的是心酸吧。

贺子秋:活在幻想中的母亲

早知道这么难,我就不生了……孩子跟着我,没少受苦……我也累 …… ——高母

贺子秋没有爸爸。在他妈妈和爸爸离婚后,发现自己怀孕了,然后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她以为养孩子就像书里说的那样美好,简单。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可现实给了她一记耳光。生孩子养孩子的琐碎让她自顾不暇。她发现自己根本照顾不好孩子。

终于,在贺子秋七岁的时候,她通过相亲认识了李爸。

她像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中,推崇浪漫主义的文艺女孩,她喜欢看书,喜欢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可这对养孩子并没有什么作用。反倒不如爱做饭的李爸。

在相处中,她愈发感觉到李爸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骗了李爸的钱,将儿子托付给了李爸。

等妈妈到了深圳,找到了工作,妈就回来接你……

妈妈,你一定要早点回来接我……

可她终究是没有回来。

贺子秋到李爸家,对着这个经常笑呵呵男人,喊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声“爸爸”。或许他不是亲生的,但是毕竟自己也是有爸爸的孩子了

贺子秋刚去李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尖尖觉得他抢走了自己的爸爸,处处和他作对,扔他的行李,往他的鞋里塞西瓜,甚至拿着玩具打他……

可他不怪尖尖,他很感激李爸,因为他从小就没有体会到父爱,现在他有了一个“爸爸”,一个可爱的妹妹。虽然妹妹对他凶巴巴的。他喜欢这种家的氛围,他知道自己不能失去这份温暖。

街坊邻居打趣他说,子秋,你要听话,不然你爸爸就不要你了。

他亲阿姨也说,你和人家凌霄不能比,他爸爸是给了钱的……

他们都忘了,贺子秋只是个七岁的小男孩。他被母亲抛弃,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听着那样的话,他能做的只有让李爸感觉自己是“有用"的。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所以他帮厨,打扫卫生,晚上在厕所洗衣服……懂事得不像个孩子。

对于贺子秋来说,母亲永远是美丽的,穿着长裙,戴着发箍,长发飘飘。她会带自己去公园玩,会给他钱……可是她不会给自己做饭,没有太多时间陪自己,最后甚至把自己扔下了。

他将所有的痛苦都用明媚的笑容掩盖。可他的内心还是住着那个被妈妈抛弃的小男孩。

以家人之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以家人之名》这部剧,上线仅两天,在豆瓣就有两万多人打下8.6的高分,为什么?

我想,不仅是因为演员的颜值演技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更重要的是真实。

有多少人以家人之名,却做着伤害的事情?又有多少人为了一句家人献上自己的一切?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当父母其实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职业,它不需要选拔和考试。仿佛只要生理条件成熟,你就可以成为父母。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之前,有一句话横空出世:说”最好的父母,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有点有道理。可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那些”未成年“父母推脱责任的一种手段吗?

我是我孩子的好朋友!

那你的孩子真可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层能说得清楚的。父母可以是孩子的好朋友,但是他更重要的是做孩子的引路人,做孩子的导师,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以家人之名: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悲?

确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成为合格的父母是很必要的。要写清楚了再行动,父母从来都不是一时的冲动。

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一定要有足够成熟的心智,你是否准备好了成为一个父母,你是否能带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生长环境,你是否能担起一个父母的责任?

就是因为有的人没有想清楚,所以”未成年“父母越来越多。就像剧中的两位母亲。

凌妈太过懦弱,她扛不起身为一个母亲该承担的重量,她落荒而逃。抛下了那个不堪的自己,也抛下了自己的孩子。

贺妈一直活在幻想中,她自己就像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因为一时的冲动成为了母亲,试问,一个女孩怎么可能带得了一个小孩?

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成为父母,这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们自己。

做”未成年“父母的孩子真的太可悲了。不负责任的父母,没有安全感的童年,过早的成熟懂事。这些无一不在摧残孩子脆弱的内心。

如果你是这种父母,希望你可以审视自己,尽快成熟起来,承担起一个父母该有的责任;如果你有这种父母,你可以和他谈谈,告诉他们你内心的渴求。

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资质参差不齐,不是说犯错的父母就不是好父母,更不是说父母应该如神一般完美无瑕。好的父母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父母二字作为自己犯错的理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太深,太杂,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辈子推敲。最重要的是把握住那个限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