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1894年,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幫助鎮壓。

清政府派兵到達朝鮮,日本乘機也派大批兵力赴朝。7月,日軍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又進攻駐紮朝鮮成歡驛的清軍。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開始。

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9月,日軍進攻平壤。清軍總兵左寶貴英勇奮戰,壯烈犧牲。清軍統帥葉志超畏敵怯陣,倉皇逃命。日軍佔領平壤。同月,中日兩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面展開激戰。清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全船將士與日軍奮戰。最後致遠艦中魚雷沉沒,全船將土絕大部分殉難,鄧世昌也壯烈犧牲。這場海戰,中國北洋艦隊損失五艘戰艦,日本重傷五艘。黃海海戰以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港內,保艦避戰。第二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李鴻章對敵協,不僅駁回了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請戰要求,而且不派援軍。在日軍的進攻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丁汝昌拒絕投降而自殺。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這個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簽訂以後,帝國主義國家加緊

侵略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那時候,各帝國主義國家向中國大量傾銷工業品的同時,還向中國輸出資本。它們在中國開辦銀行,以苛刻的條件貸款給中國,攫取在中國的鐵路建築權和開辦工廠、礦山的特權。各帝國主義國家還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德國強“租”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範圍”。俄國強“租”旅順、大連,把長城以北和新疆劃為“勢力範圍”。英國強“租”九龍半島(“新界”地區)和威海衛,把長江流域劃為“勢力範圍”。法國強“租”廣州灣,把兩廣、雲南劃為“勢力範圍”。日本把福建劃為“勢力範圍”。美國提

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在各國的“勢力範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還要求清政府把中國內地全部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