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楚漢傳奇》虞姬

近年來,中國離婚率居高不下,2019年全國離婚夫妻中有70%是由女方提出來的。我們都知道家庭也是社會運轉和國家穩定的基石,如何維護家庭的穩定,成了社會關注的一項難題。有專家建議說,女方結婚後冠夫姓,如劉王氏、張李氏等,以增強女性對家庭的歸屬感,說這不僅是迴歸中國傳統,也是接軌國際社會。此言一出,輿論譁然。我們今天就專門來討論下這個冠夫姓是否能代表中國傳統。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某一項網絡調查

說到冠夫姓,我們就得捋一捋中國女子姓名的演變史了。中國古代女性姓名與女性地位變化有密切的聯繫。在母系氏族時代,人類都是隨母姓。但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後,除了姓還產生了氏這一概念,姓、氏變成男性為主的傳承,而女性的命名一直受到男性的限制,其稱謂也一直有依附於男性的特色。

一、中國的“姓”、“氏”淵源

中國人的姓名,包括“姓”和“名”兩個部分。說起姓,我們通常又稱其為“姓氏”。但其實“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左傳》記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姓的判定標準是血緣,《說文解字》解釋為“人所生也”。原始社會時,人們都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用“女”加“生”來表示“姓”。可見姓在最初指的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共同身份標記。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依然處於母系氏族的摩梭人

但最早母系祖先的姓從何而來,卻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姓源自原始圖騰,例如夏王室姒姓,應當是象圖騰(也有一說是一種異草);商王室子姓,應是鳥圖騰;周王室姬姓,應當是麒麟圖騰。

比如說商代子姓,《詩經》中說“天降玄鳥,降而生商”,商人認為他們的始祖吃了玄鳥(鳳鳥)的蛋之後,生下了商的先祖,因為這個“蛋”,所以有“子”姓。古人對母系氏族時期的歷史難以理解,因此對於姓的來歷,就有很多的神話色彩在裡面。商代從區域上說屬於東夷人群,是少昊的後代。而少昊的後代中有很多為風姓,風姓同於鳳姓,甲骨文中這兩個字就是通用的。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玄鳥紋

如果說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氏則帶有濃濃的父系氏族社會色彩。《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就是說一個同姓的氏族壯大之後,不斷有子孫出去自立門戶。分出去的各小族都會給自己尋求一定的身份標記,便產生了氏,以區分原來大的氏族。

而“氏”的確定,有很多的標準。周王室的分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周王室本來為姬姓,但很多封到地方的王室子弟便都以國為氏,如晉國、魯國都以其國名為氏,據說周初共分出49氏。或者以封地為氏,這一般是卿大夫級別的封地,如樊氏、鮑氏便得名於封地。還有以官爵為氏的,例如皇、王、侯、王孫等氏,就得名於官爵。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鮑叔牙,姒姓鮑氏

二、先秦姓氏的交融和女性稱謂

大約在戰國時期,姓和氏的使用逐漸混淆。姓本來的功能是作為血緣標誌,其在周代禮法中的體現就是“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其實是人類由原始的群婚制走向氏族外婚制的體現。在母系社會時,原始人類都是部落內隨意交配生子,但是當社會進步後,人們意識到族內群婚的落後,便和其他部落相互通婚,而同部落因為具有血緣關係而禁止通婚。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一個姓分出去的不同的氏,血緣關係越來越淡,“姓”就失去了血緣歸屬功能,於是“同姓不婚”的規則被打破。在春秋晚期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同姓而婚的事例,如晉、衛、吳、魯四國都是姬姓,卻經常通婚。當“姓”維繫血緣和婚姻的功能失去之後,越來越多的族開始使用氏作為自己的身份象徵。

與“姓氏”結構變化的同時,是女性“姓氏”的使用規則。早期的女性是必須稱“姓”的。例如在春秋早期,女性的稱呼,一般是“□+姓”,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女性的名字,一般就能確定她的姓。因為□裡的字有很多種情況,如其出生的國家、所嫁的國家、丈夫的姓、父親的姓、父親的氏,但後面一定是她的姓。

如妲己的姓是“己”,褒姒的姓是“姒”。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妲己

但從春秋後期開始,女性必須稱姓這個規則也開始鬆動。例如《左傳》記載,呂昭公有個從吳國娶回來的夫人,叫“吳孟子”。按理說,吳國為姬姓,按照規定她的名字應當為“吳孟姬”。所以我們可以斷定,當時已經出現了以“氏”為“姓”,而且女子不按照規則稱“姓”的現象。她已經將吳作為姓,孟子當是指她在家中排行老二。

到了戰國,這種現象更為普遍,我們熟悉的“羋月”,“羋”是楚國之姓,已經將姓置於前面,而不是後面。這時候如果我們看到女性的名字後面帶“姬”,也不能再將其判定為“姬”姓。如秦始皇的母親叫“趙姬”,“趙”代表她是趙國人,故以“趙”為“氏”,而“姬”可能只是指美女。關於“虞姬”的名字,有人認為她是姬姓,但依照戰國時期的姓氏變動情況,一般應理解為虞氏的一個美女。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趙姬

三、傳統社會的女性名字

可能看到這裡,大家心裡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不直接稱呼女性的名字呢?因為《禮記·曲禮》記載“婦諱不出門”,周人認為名字是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女子的名字是不能輕易地展示給父母以外的人的。

根據《禮記》記載,女子在出生3個月之後,父母就會給她起名,這個名字會在家裡一直使用。等到嫁人時,六禮中就有“問名”環節。《禮記》記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就是說男女雙方相互通報姓名必須得通過媒人。除此之外,不光男子有字,女性其實也有字。男子的字是在其成年時行冠禮而命字的,女子則是其在行笄禮時所命字的。而在使用字和名時,也有特定原則,在面見尊者、長者時,女性才能稱呼自己的名。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古劍奇譚2》昭寧公主行笄禮

到了兩漢時期,我們會發現史書中會直書女性具體的名字。而這時女子的名字,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一個特點是女性的名字非常男性化或中性化,如武帝皇后衛子夫、成帝寵妃趙合德;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女性氣質的名字往往是帶有觀賞性的字眼,如呂雉、趙飛燕,其後一個字含義都是觀賞性的鳥類。但這也一般都侷限於社會上層。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衛子夫

根據出土的漢代戶籍竹簡,基層婦女的名字會使用區別女性性別和社會角色的字眼,如“妻”、“母”、“婢”等字,這說明漢代的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性依然很強。

但漢代女性命名已經開始出現具備女性氣質的字眼,如緹縈、光武帝之妻陰麗華。到魏晉南北朝隋唐時,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純粹的女性化特質越來越強。到了宋代以後,在士大夫的提倡下,男女之防越來越嚴格。於是女性名字的女性化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女兒,名字往往追求秀氣、富貴、端莊。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知否》盛明蘭

但隨著程朱理學的普及,三從四德被抬到很高的位置,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低,所以出現了很多常見的女性稱呼方式,如帶“姐”“姑”“娘”的稱呼方式,如杜十娘、孫二孃、劉三姐等。而且民間稱呼女性還習慣冠夫姓,即“某某氏”,如張王氏,張是老公的姓,王是老爸的姓。


離婚7成由女性提出?專家:女人從夫姓穩固家庭,網友:封建遺毒

《水滸傳》孫二孃

文史君說

姓名是一個人的社會性標誌,每個人自出生都會從家庭繼承姓氏。歷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來,女性嚴重依附於男性,姓氏的傳承也以男性為主,因此男子的姓基本保持不變,而女子跟誰姓,全世界並不一致。很多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女子的姓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但我國大體仍保持著父系氏族社會以來形成的傳統,即隨父姓,專家們為降低離婚率而提出的冠夫姓,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也不是女性命名的唯一的主流的方式,因此並不能代表傳統。同時,在今天男女日益平等的大環境下,再提出這種基於男權的所謂“傳統”,也難怪網友們會罵一句“封建遺毒”了。文史君覺得,要維護家庭的穩定,還應該從家暴、女性權利等社會問題上著手,而不是拿姓名做文章。

參考文獻

閆麗:《左傳人物稱謂文化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焦傑:《從中國古代女性名字的演變看社會性別文化的建構》,《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