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要不要帶他看醫生?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要不要帶他看醫生?

對於一歲到兩歲左右的寶寶,寶媽們最為關注的就兩點:會不會走路 Or會不會說話。

弈寶是在一歲八個月的時候突然學會了叫爸爸、媽媽和奶奶。我和他爸也是為此焦慮了好久,一直想著如果兩歲還不開口,就得看醫生了,也許真是語言功能發育障礙或者自閉症?

現在終於開始咿咿呀呀學習了,心裡稍微放鬆了一些,相比那些十個月、一歲左右就可以說大量詞彙的寶寶,我們也真是望塵莫及。曾焦慮擔憂甚至有些氣憤,出門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寶寶啥都懂,一說就明白,可能就是嘴懶。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要不要帶他看醫生?

也許是這樣的,我們本沒有必要擔心,但從整個生活狀態,我也總結了以下幾個不利於寶寶語言發展的情況:

  • 家庭語言比較複雜(就像聯合國,各種方言 各種味道的普通話)
  • 與外界接觸交流比較少
  • 家裡就一個孩子
  • 爸媽與寶寶互動遊戲比較少
  • 大部分時間都交給老人帶(老人的性格也很關鍵)

雖然“語言”不是孩子的全部,但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合適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具體該怎麼做?下面幾點行之有效!

1、模仿動物聲音、做手勢動作讓寶寶更容易理解

在學會說話之前,可以先教導孩子使用他可以接受的溝通方式,如手勢、手指指物、聲音或圖卡等。如果已經會說一些語詞,則製造機會引導孩子說出,增加說話的信心及語詞的穩定性。

我家寶寶就特別喜歡等到爸爸晚上回來和他瘋玩,因為爸爸的肢體動作比我更誇張、更好笑(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往往這個過程中學到的動作和語言 寶寶一般忘不了。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要不要帶他看醫生?

2、不要給寶寶過多壓力

仿說是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之一,但切忌過度要求孩子仿說,最好利用孩子喜歡的活動,如扮家家酒、玩車子、娃娃屋或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偶和孩子互動,一起發出聲音,引導仿語。

學習來源於發自內心的喜歡,雖然孩子很小,但他也有自己的情緒。

3、張大你的嘴、放慢你的速度

家長可以使用語調明顯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看著你時,再對著孩子說話。放慢說話的速度並誇張嘴型,可引發孩子對說話聲音的注意。

在語言發展初期,讓孩子感覺說話是快樂的,不要糾正孩子的發音,而是鼓勵多發言。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要不要帶他看醫生?

4、儘量創造單一語言環境、多帶孩子接觸外界環境

異地婚姻很常見,語言多樣在寶寶說話階段可能起了點副作用,但爸爸媽媽們完全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孩子接收語言的能力非常強,兩三種語言對他們來說並不難,他們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

還有一個好消息:

研究發現,人的語言中樞位於左腦,語言發育過早的孩子有可能影響他的右腦的發展,而右腦對外界有一種天賦的反應,這種反應模型可以讓孩子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古語說“貴人語遲“,沒準您的孩子屬於這一類呢。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種,只不過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什麼都不缺,少的可能只是時間和耐心。

和孩子一起成長,願一切如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