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祕?專家:拆字即明

引言

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寫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人當時接連受挫,對當時的君王和朝政大失所望,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廣為傳誦的千古絕唱。

來聖賢皆寂寞。然而寂寞者不止聖賢,真正的孤家寡人,其實是他們——皇帝。“皇帝”一詞,由嬴政創立,這位傳奇人物在位期間,一掃春秋戰國割據之勢,達成了吞併六國、統一四海的驚人成就。雖然秦朝真正壽命只有數十載,但秦始皇在位期間所做的那些開創性成就,依舊被沿用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秦始皇畫像

01

公元前221年,中原長達千年的分裂格局,終於在秦始皇的手中終結。由此,完成了大一統的秦始皇除了制定度量衡。秦半兩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之外,就是忙著為自己選“自稱”。經過層層篩選,秦始皇最終確定了“朕”這一專屬自稱。在春秋戰國之時,各路諸侯的自稱千奇百怪,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對“朕”另眼相看呢?

首先來說一下專屬自稱的原因。王權或者說皇權,它是封建社會的結晶,而封建社會是一個私有制盛行的年代,秦始皇作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位統一天下的皇帝,必然想要彰顯自己的獨特之處,供千秋萬代銘記流傳。所以秦始皇確定專屬自稱並不難理解。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秦始皇畫像

02

但是,秦始皇為什麼獨獨對“朕”情有獨鍾呢?這裡要介紹一下時代背景,在秦始皇確定“朕”為皇帝專屬稱呼之前,“朕”這一自稱人人可用,並不稀奇。在那個時候,“朕”和“餘”、“我”都一樣,沒有任何的特殊的含義,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自稱“朕”的。

這在很多典籍中都有相關記載,比如屈原在《離騷》中寫過:“朕皇考曰伯庸”、戰國末期的《尚書·堯典》中也記載過:“汝能庸命巽朕位”。東漢時期文學家蔡邕更是說過,在上古時期,“朕”是一個大眾稱呼,不分身份貴賤。那麼秦始皇為什麼選“朕”作為自己的自稱呢?“朕”特殊在哪裡呢?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屈原畫像

根據資料顯示,與“餘”、“我”、“臺”、“卬”等相比,“朕”作為第一人稱的自稱出現的最早,最早出處甚至可以追溯到在甲骨文中。只是隨著朝代的更迭,時間的推移,“朕”慢慢的見於書面記載,口語中大家常用的更多的是“我”“吾”等,其實這也能理解,後面兩個字用來自稱,相對於“朕”,更加的口語化、流暢性也相對較強。

根據現實社會的發展軌跡來看,選“朕”作為皇帝專用稱呼其實也有利於百姓。封建社會是一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而王族與普通平民的差距猶如銀河,王族的很多東西平民都需要避諱,比如衣服的顏色,就連日用品都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如果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告之天下,對於百姓而言,相對於不知所以就被貴族以“不避諱”的衝撞之名虐殺,秦始皇這種做法反而令他們更加安心。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秦朝貴族劇照

03

回到我們所說的秦始皇的專稱上,假設秦始皇選擇了“我”為自己的專屬稱呼,一來不夠獨特,二來也容易被其他人誤用。這不管是對秦始皇來說還是對其他所有人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再從說文解字的解釋來看,“朕”其實有著特殊的含義。根據說文解字的釋義來看,“朕”的意思是“舟中火種”。語言學家戴震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選“朕”為皇帝專屬稱呼,應該是從這一點出發的——很久以前,中國大地上大多是逐水而居,而“舟”與“灷”則是部族中發展興旺的必備品,是一個部族財富、地位的象徵。所以,秦始皇選擇“朕”為自稱,更能彰顯自己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秦始皇雕像

這一說法顯然是更加合乎情理的。自秦始皇之後,“朕”這一個自稱也被中國封建史上的歷任皇帝沿用。這說明“朕”之自稱的寓意著實無可替代,對於追求唯我獨尊、獨一無二的皇帝而言,十分相得益彰。

結語

取名自古就是人生大事,封建時期,人們取名還需要看八字,斷風水。說到底,秦始皇對“朕”字的追求,就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是想追求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標籤,最好其中還蘊含了自己嚮往的美好寓意。

參考資料:

《登幽州臺歌》

《離騷》

《尚書·堯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