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天山網訊 ( 文/圖 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 阿不來提·阿不力米提 李瑤 劉延博 樊東旭) 今年,新疆啟動實施南疆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讓農家庭院蔬菜豐富全疆“菜籃子”。連日來,新疆廣大農牧民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充分利用自家庭院“一畝三分地”,既美了庭院,又富了口袋。

鄯善縣:庭院鼓起貧困戶“錢袋”

走進鄯善縣迪坎鎮迪坎新村村民熱孜亞·吐爾遜家,菊花、玫瑰花等10多種花卉長勢喜人。正屋門口,爬山虎架已搭好,待藤苗順勢而上。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熱孜亞·吐爾遜在自家庭院忙碌著。

熱孜亞·吐爾遜說:“自從把院子的生活、養殖、種植幾個區域劃分開後,環境好多了,每天看著院子心情也好了,種花可以美化院子,種菜還能提高收入。”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吾加木尼亞孜·阿西木在自家庭院查看西紅柿苗長勢。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吾加木尼亞孜·阿西木家庭院裡的西紅柿苗長勢喜人。

貧困戶吾加木尼亞孜·阿西木一家自搬遷到了迪坎新村後,就在院子的一側種了長豆角、辣子、西紅柿等蔬菜。他說:“在院子裡種菜特別好,種了好幾種菜,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給親朋好友,大部分供應給批發市場和周邊的企業,我們每年花兩三百元種菜,可以增收兩三千元左右。”

“庭院雖是‘巴掌地’,但細算下來,小小的地方也能有大用處。” 迪坎鎮副鎮長王立梁說,近年來,村民房前屋後空地變成“菜園”、“花園”,庭院不僅有“顏值”,還鼓起了村民的“錢袋”。

博湖縣:庭院變身“採摘園”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村民家庭院的油桃即將上市。

走進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烏蘭再格森村,村民於松孝家的庭院裡種著各種蔬菜,放眼望去,一片鬱鬱蔥蔥。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於松孝家庭院的桃花引來遊客賞花。

“去年,30多棵桃樹結的桃子賣了八千多元,今年我還要在門前種上藍莓和無花果,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採摘。”於松孝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席子木呼爾村一組村民孟慶山的庭院,前院和門外的小路上種了20餘棵杏樹和油桃樹,雞舍裡五十多隻雞苗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現在的烏蘭再格森鄉,家家戶戶發展庭院經濟,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授課,傳授科學實用的庭院種植、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調動了農牧民的積極性。

“烏蘭再格森鄉貧困戶門前屋後共栽種‘致富樹’5400餘棵,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方便管理,一旦果實成熟便可直接產生長期的經濟效益。”烏蘭再格森鄉黨委書記趙霞說。

和田地區 : 41萬戶農家庭院力爭戶均年收千元

看著自家庭院小拱棚裡蔥綠的水蘿蔔苗,和田地區墨玉縣烏爾其鄉巴扎博依村村民海爾妮薩·艾合麥提託合提滿心喜悅。

“再有十來天,水蘿蔔就上市了……”如今的變化,讓海爾妮薩滔滔不絕。

近年來,和田地區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引導各村種植辣椒、水蘿蔔、秋葵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提升庭院經濟效益,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和田縣巴格其鎮永安村村民依米提·依瑪米尼亞孜是和田地區眾多發展庭院經濟的受益者之一。以前他家庭院規劃不合理,院子裡的土地閒置著。“養了30多隻雞,年初到現在光賣雞蛋就收入了750元。”依米提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和田地區41萬戶農民已完成庭院改造,清理房前屋后土地20萬畝。至此,房前屋後“巴掌地”變身一個個“增收園”。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一村一產業,一戶一庭院’目標,力爭2020年種植庭院蔬菜10萬畝。”和田地區農業農村局調研員李福厚說,“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庭院經濟潛力,力爭實現每個庭院年增收千元的目標。”

新和縣 :美化村容村貌 庭院經濟助增收

農家庭院“巴掌地”巧變增收“聚寶盆”

熱依蘭木·克然木(右)在自家門前的小花園裡忙碌著。

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近日組織村民開展環境美化綠化及庭院經濟建設工作。

“現在我們村民更加註意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村莊綠了、庭院美了,我相信,到了夏天,村裡一定會百花齊放,特別美。”正在自家門前的小花園翻整土地的克孜勒塔木村村民熱依蘭木·克然木說。

“我家院子裡養的雞、鴿子,菜園裡種的果蔬,到夏季的時候除了自己吃以外,還可以賣了賺錢。今後我會更加用心發展庭院經濟,爭取增加更多收入。”克孜勒努爾村的阿依古麗·庫爾班說。

目前,依其艾日克鎮已完成1000餘公斤花種和1200餘棵楊樹苗的種植,發展庭院經濟,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美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