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的文物之殤——劫掠故宮,搬走長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日本人首先洗劫的目標就是故宮博物院。雖然戰爭前期,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南遷了大批文物,但仍有一批珍貴的文物沒有來得及運走,只好派了一名總務處長留守。

日本侵華的文物之殤——劫掠故宮,搬走長城

1937年8月,日軍開始闖入故宮和頤和園,妄圖劫掠裡面的文物,並意圖派日本人擔任故宮的院長和顧問,但由於故宮工作人員的強烈反對和抵制才沒有得逞。但日本人並沒有善罷甘休,第二年6月,日本派憲警藉口查禁抗日宣傳材料,闖進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館,搬走和撕毀大量圖書材料。共計書籍242種,340冊;雜誌369種,10682冊。1942年,日偽當局把故宮內存放的金缸表面的金屑颳走,掠走故宮收藏的鐵炮1406尊。

日本侵華的文物之殤——劫掠故宮,搬走長城

1945年,戰爭資源日漸匱乏的侵華日軍搞起了所謂的“獻銅運動”,故宮也未能倖免。在強壓下,不得不把散落在院落沒有登記過的銅缸銅炮等兩千餘斤交了出去。但日本人並不滿意,只好又把沒有斷明年代的54個銅缸和2尊銅炮送了出去。

此外,北京的其他名勝古蹟也遭到了大肆破壞,例如房山區的元代建築永壽禪寺多次被洗劫,雍和宮前3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被換成水泥柱,換下的金絲楠木大柱被運到了日本名古屋建了居室。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用抓來的中國勞工拆蟠龍山周圍長約5華里的古北口長城,拆下來的完整城磚被裝上了火車運往偽滿洲國,共運走了3車皮。抗戰時期被日軍損毀的長城45公里,敵樓197座,甕城2座。

日本侵華的文物之殤——劫掠故宮,搬走長城

北京遭遇文物劫難,南京城更是在戰火中被無恥掠奪,敬請關注下一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