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熱度才是原罪?網紅經濟下的扭曲三觀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這句話曾經爆紅網絡,近日,打工哥周某人出獄,監獄門口許多網紅公司開著豪車迎接周某人,甚至願意花費幾百萬挖周某人去自己的公司。

沒熱度才是原罪?網紅經濟下的扭曲三觀


沒熱度才是原罪?網紅經濟下的扭曲三觀

常常可以看到許多明星網紅為博眼球而大放厥詞,在吸引一波波粉絲罵戰後,大火一把抬高身價,最後瘋狂洗白,成功打造正能量人設。或是組cp傳緋聞,各種曖昧偷拍隔空秀恩愛,在知名度打開後又站出來澄清。漸漸地,這一招百用不厭。

被罵也好過沒熱度

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人們的注意力也被分散。在2015年的研究顯示,人的注意力為8秒,比金魚9秒的注意力還低。一條負面新聞在開始幾天被人們密切關注,而在經歷時間和更多的信息洗刷後,逐漸就會被遺忘。

記得去年“豫章書院”事件出現時,在微博佔據僅幾天熱度,在B站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都被掛上熱門。而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再提及這個事件,但為了那些受害學生們還在堅持的志願者仍然在和邪惡勢力抗爭。

沒熱度才是原罪?網紅經濟下的扭曲三觀

漸漸地,更多的網紅公司利用各種誇張新聞博出位,他們知道會對社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但禁不住背後巨大的利益誘惑,網紅經濟這個詞似乎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成為網紅的利益遠遠大於代價,何不選擇最簡單的方式?

沒熱度才是原罪,這種扭曲三觀下的網紅公司依舊我行我素,無視社會譴責,因為群眾短暫的注意力使自己更容易被擺弄。

我們要拷問的不僅是無良的網紅公司,大概還有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