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的新體驗 社交的新選擇-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歡迎各位大俠來到沐雲莊,還請各位把身上的暗器交給小人保管。”交出手機,換上青綠色的漢服,90後姑娘張瑩走進一間古色古香的房間,成為劇本中的女俠柳遺墨。在一下午的時間裡,她要和7名素不相識的年輕人一起,化身俠客,破解沐雲莊莊主被害的謎案。

近兩年,這種名為“劇本殺”的社交遊戲逐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三四個小時內,玩家可以與朋友或陌生人一起,進入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他可以是將軍、俠客、警察或者消防員。“像自己演了一部大片一樣。”張瑩說。

目前劇本殺的主要消費群體年齡在20歲到35歲之間。“它實際上滿足的是年輕人的社交需求,讓他們從線上回到線下,面對面去交流。”在從業已有兩年多的洛陽市FB謀殺之謎體驗館創始人袁航看來,“人和人的交互是這個行業的精華,人和人交互的平臺是這個行業的意義。”

年輕人的社交新選擇

在沐雲莊的劇情裡沉浸4個小時後,張瑩從江湖回到了現實,她和飾演表姐角色的女生已經熱絡了起來,“當我代入角色,和她扮演的角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會激起人和人之間情感的共鳴。大家又有共同興趣愛好,很容易就打成一片。”從2019年年初接觸劇本殺開始,張瑩已經玩了20多個劇本。

這個起源於歐美派對的遊戲最初被直譯為“謀殺之謎”,在國內,按照之前社交遊戲“三國殺”“狼人殺”的稱呼,它被稱為“劇本殺”。

遊戲中,玩家們要根據自己手裡的劇本共同演繹一段故事,他們需要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過互動交流、探討、交換線索,共同揭開故事背後的秘密或發現兇手。

95後男生李羽(化名)是一位劇本殺主持人。主持人的工作是講述故事發生的背景,推動劇情的發展。李羽在各地玩了100多個劇本,“哪怕就在澳大利亞待一個月,我都在劇本殺店辦了個卡。”成為主持人後,他反覆鑽研劇本。

從前玩桌遊、狼人殺的李羽改玩劇本殺已有兩年多,一半是為了娛樂,另一半則是想感受不同作者筆下的世界觀,“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每一個劇本帶給我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我在感受作者筆下的另一個世界,體會他想傳達給我的一些思想。”

袁航記得,最初的劇本更多以推理探案為主線,讓玩家們享受推理的快感,但得益於劇本行業的發展和劇本作者的努力,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題材。

“有時候故事的背景是兇殺案,但大家並不在乎案件本身。”袁航說,有的玩家漸漸沉浸於情感的部分,而弱化了探案推理的部分。”劇本殺從一個推理遊戲逐漸演變為生活遊戲,讓玩家更多地享受體驗。

兩年前,在狼人殺遊戲最火爆的時候,袁航經營著河南省內專業的狼人殺俱樂部,但看到劇本殺的出現,他選擇把店面全部轉型。

“狼人殺的對抗較多。”袁航說,“新手很容易被老人欺負,即使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也免不了被隊友坑。但劇本殺不會,玩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獲得滿足,而且沒有人會中途‘殺青’。”

市場的反應驗證了袁航的判斷,疫情發生前,他的劇本殺門店有日均10場的上座量,到了週末更是爆滿。

李羽現在最好的兩個朋友,都是玩劇本殺時認識的,“玩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人作的決定、說出的話跟自己靈魂契合,私底下就會一起吃個飯,下次繼續一起約著劇本殺。”

一個劇本體驗另一段人生

身為主持人,李羽見過不少原本陌生的玩家結下友誼,“玩家在遊戲中的表現,實際上有著他自己的靈魂。”

在描述劇本殺時,玩家們最常提到“體驗感”。這既包含邏輯是否合理、節奏是否得當,也包含人物形象和情節故事性。這是狼人殺、三國殺都無法帶來的——在幾個小時裡經歷完全不同的人生。

“像學生無法去接觸其他的職業,在劇本里他可能想做醫生或者律師,體驗不同職業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人會選擇古裝劇本,瞭解一些古代的禮儀,滿足他一個戲精的夢。”劇本殺店主林裕涵說。

“這屆年輕人不是一般的戲精。”90後姑娘李芳華(化名)玩劇本殺時,是表演慾爆棚的時刻,“扮演戲子的人會捏著嗓子唱幾句唸白,惡霸角色刻意全場發言都凶神惡煞。”表演大都拙劣,但恰好帶來快樂。

在一個以民國為背景的劇本里,她的青梅竹馬到京師求學,她投靠到一個戲班子謀生。10年後她登臺唱戲,與初戀相逢,對方已是軍官。正當她以為終於找回真愛、脫離苦海時,男主忽然被害。

劇本幾經反轉,文筆細膩,描述了她耍的花槍有多重、有多長,李芳華把劇中角色悽苦的身世映射在自己身上。當大家覆盤遊戲,結局明瞭時,一向話多的李芳華突然沉默了,她一下子理解了劇名為什麼叫《長恨歌》,“真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過了好幾天,她還在回想劇中她的那位翩翩少年。

不止一個玩家透露過,遊戲全程最讓人興奮的環節是主持人公佈結局時。每個人的真實身份被一一揭開,一片片拼圖終於湊出故事的全貌。

結局因玩家的選擇而異。身為主持人,李羽常常驚訝於其中的不同。步入職場的社會人和大學生作出的決定相差甚遠。儘管都很代入角色,大學生作出的決定符合角色當下的設定,而職場人往往想得更遠,“他們除了成為角色,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帶給這個角色。”

李羽清楚地記得,劇本里,一位臥底警察愛上了一個人,但她犯了法。幾乎所有扮演這個角色的玩家都選擇原諒她。只有一次,一名玩家告訴李羽,“把她抓起來。”後來李羽才知道,這名玩家真的是一名警察。

好的劇本不單單是娛樂

之所以選擇成為劇本殺主持人,與李羽玩過的一個劇本有關。這個名為《鳶飛戾天》的劇本講述的是南宋國仇家恨的故事。“我以前看辛棄疾的詞,沒有那麼多感觸,但是玩這個劇本以後,每次看辛棄疾的詞都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我去重讀了南宋的歷史”。

李羽覺得,好的劇本不單單只是娛樂,三四個小時之後,玩家能實實在在瞭解一些東西,“當然在2020年去想南宋的事情,可能沒什麼用,但那種情懷是共通的。”

在袁航的劇本殺門店,以1942年的上海為背景的原創諜戰劇本《夜來香》大受歡迎。當遊戲結束覆盤時,有玩家會流淚。“不是簡單的玩家開心了,我們賺錢了,還有一個教育意義”。

袁航記得,有一位顧客喜歡上了劇本殺,希望能開一家加盟店,他的媽媽剛開始懷疑他“不是被人騙了吧”。老人家60多歲,後來在一旁看兒子玩《夜來香》,眼淚止不住。

“她說我兒子在國外待了7年,沒想到回國來玩個遊戲,居然愛國情緒能提升這麼多,完全想不到現在年輕人的遊戲是這樣子的。”

“作品核心是創意和文筆。”袁航介紹,《夜來香》的誕生頗費周折,從有創意想法到形成數萬字的稿件,花費了十幾天的時間。成稿後要將它轉化成一個好的劇本,需要不停地排練、演藝,找熟悉玩家測試,印製劇本和道具卡,到真正問世時基本上已經三四個月過去了。

一套正版劇本便宜的三四百元,貴的賣到七八千元。發行一部高質量的作品,袁航能夠獲利幾十萬元。

“很多專業的作家,想嘗試來做,多數都不行,因為他們不懂劇本殺,把寫小說那套拿過來,玩家沒有表演的感覺,沒有代入感、沒有包袱,體驗就很差。”經營劇本原創和發行的工作室,多數是由劇本殺的實體店來做的。

有些店家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盜版的劇本,“只需要去打印店,3角5角印一頁”。這種做法讓袁航氣憤,“盜版店會拉低我作品的口碑,對我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劇本的很多內核是需要作者告訴店家的,包括如何抖包袱,怎樣突出情懷,這些我只告訴正版的買家。”

一些店家甚至會做一些色情暴力、打擦邊球的作品來吸引眼球。袁航希望,國家能對行業有一個正向的引導,而不是發現一些違規的內容就一禁了之,“它不吵架、不打架,還能擴大社交圈,把人從電腦面前拉回來。”

人與人的交互是行業的意義

4月6日,張瑩告別了電腦和手機,又一次走進了FB謀殺之謎體驗館,那裡剛剛復工。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瑩“在家憋得慌”,只能上網打麻將、鬥地主。

據媒體報道,春節前後7天,有6款線上社交遊戲躋身上升Top 20的應用榜單,其中四款是專門的劇本殺App以及包含劇本殺的遊戲應用。春節假期15天內,劇本殺App《我是謎》總用戶增長了20%-30%。

但比起在手機上玩劇本殺,張瑩更喜歡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親近感,“不坐到那個環境,常常會跳戲,比如說正在讀這個劇本,突然我媽說‘你該睡覺了’,就會出戲。”

疫情對線下劇本殺門店的衝擊更大。“像在洛陽,瞭解劇本殺的人越來越多,有店家嚐到甜頭,趁著今年過年開了將近20家劇本殺的線下門店,本來想賺一波的,疫情一過去只剩三四家了。”林裕涵的劇本殺門店,疫情期間的淨虧損就有二三十萬元。

在一家媒體2019年9月的報道中,在大眾點評上搜索北京的劇本館,可以出現近700個店家。如今,這一數字僅剩200多個。

“疫情對這個行業有毀滅性的打擊。很多的老店都撐不下去。因為老店可能擴張速度比較快,做得比較大,房租、人員成本都高。”袁航說。

復工後,李羽回到崗位,繼續做這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劇本殺主持人屬於服務業,需要很多技巧,“比如在一大桌人不知道聊什麼的時候,你去怎麼引導;當大家推理不清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時候,你怎麼提示會讓他們覺得不生硬,而是他們自己推理出來的。”

他看著平時木訥的程序員在劇本中靠強大的邏輯侃侃而談,抽絲剝繭;也會對那些沉浸在角色的設定裡悶悶不樂的女孩子給予提醒。 “有知識的汲取,有人生感悟,還很開心”。

“面對面交流永遠都是需要的,我們把人從線上拉回來。”袁航也堅持做線下門店,“我們今天一起玩個劇本,經歷了共同的生死,面對著共同的考驗,作出了一樣的抉擇,這種感覺多好!人與人的交互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意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