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生指控老师摸头拉手捏胸:反性侵,为何这不只是勇气问题?

高三女生指控老师摸头拉手捏胸:反性侵,为何这不只是勇气问题?

女生在面对摸头拉手捏胸要坚决说不


有媒体报道,4月19日,四川广汉中学一名高三班主任老师,被指控在教学期间性骚扰多名女生。涉事女生通过社交媒体称:“摸头拉手已是常态,更有把女生拉到空教室捏胸的行为”。并且,还强调向学校领导反映“性骚扰”事实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亲一下又没什么,说明师生关系好”。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就事论事,在事件没有摸清楚的情况下,还不能定性被指控的班主任老师一定存在问题。但是,就高中女生揭发班主任老师性骚扰的行为来讲,确实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这却并不代表“性骚扰”本身也是少见的。所以,就这件事情本身,可能比“反性侵”的意义更大。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女性遭受“性骚扰”,“性侵犯”的事实,已经是被共识化的议题。很大程度上而言,并不是性骚扰的行为增多,而是反性侵的意识在增加。坦白讲,就国内的初高中女生而言,在很长一段时期,别说是“性骚扰”的概念,基本的性生理认知,也是极其模糊不清的。


所以,就算老师确实存在“性骚扰”或者“性侵犯”的行为,其实也是不自知的。因为,在我们的道德认知中,总觉得“长辈”对“晚辈”拍肩膀,摸头,拉手是一种友善的举动,很少会去质疑其中的“肮脏动机”,这导致,即便真的存在“肮脏动机”,也会被普遍性的道德认知掩盖掉。


只是,随着性教育的加强,以及社会性反性侵意识的提升,再想通过这种道德认知“浑水摸鱼”就不再可能。但是,作为校园来讲,因老师和学生存在天然的“管教关系”,这导致“自愿的高墙”还是很难逾越。尤其,就国内的班主任老师,还不只是“教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命运(评先进,排座位,日常照顾等)。


因此,作为涉事女学生来讲,在准备揭发班主任老师前,内心肯定也是忐忑不安的。毕竟,无论事情成败与否,这都意味着是“学校之耻”,“个人之耻”。当然,从长远的视角出发,如果高三女生揭发班主任老师性骚扰的事情,最终能得到追根究底的结果,这或许也是“反性侵”道路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回到高三班主任老师“性骚扰”女生事件中,仅靠受害女生的口供,是否可以下结论,这可能是个难办的事情。因为,不仅存在技术性的难度,也存在道德性的难度。所以,如果只是极个别受害女生站出来指证,那么事情很可能会陷入含混不清的境地。


技术性的难度,就是取证的问题。因为,就“女学生们”指控的问题,有些是在半公开场合下进行的,有的是在私密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时候,如果没有具体的画面证据链(照片或视频),仅靠口供是难以直击要害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让辩驳的空间变大。


至于道德性的难度,其实根本上是利弊性的问题。就比如,揭发前受害女生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揭发后事件走向“失控”,这种时候,女生们还必须要站出来指证,可有些人就会陷入临时退缩的困境。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这也会给事情本身,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知情人称,涉事班主任在公开场合中的肢体动作,确实比其他(她)老师多一些(比如:拍肩膀,摸头)。但是,并没有女生指控的那么严重。这只能证明公开场合他没有越界,但是,并不能证明非公开场合下的行为也是得体的。


甚至,作为老师的标签,以及常态下的个人行为,都不能成为其脱罪的理由。因为,我们最怕的不是公共场合下的流氓,而是非公开场合下的流氓。毕竟,后者更难被发现,更难被惩治。因为,在隔绝的私密空间中,想要揭开所谓的“黑箱”确实是困难的。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越是职业道德化,行为高尚化,越容易成为掩盖恶行的一种基本逻辑。所以,对于“班主任性骚扰女生”的风波来讲,无论是调查者,还是围观者,都应该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只有如此,才可能将这样里程碑式的事情推向更宽阔的意义之中。


要知道,“性骚扰”其实也是“性侵”的一种,但是,因未涉及实质性的性行为,很多时候只是被认为侵犯者的道德存在问题。并且,基于取证难等原因,很多时候无法直接求证。不过,从根本上讲,它是存在的。所以,就高三女生指控老师摸头拉手捏胸的事情,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就近几届教过的女学生,都可以进行询问)。


一方面,要征集受害者的口供;一方面,也要征集目击者的口供。当然,要是能找到直接的画面求证(照片或视频)自然最好。所以,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波及范围还是挺大的。甚至,作为涉事学校来讲,社会性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尤其,这种事情还发生在高三年级,就更加显得微妙。所以,处理起来自然也是较为棘手的。但是,作为学校来讲,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公开公正的处理,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关乎学校声誉的问题,更关乎女学生权益的问题。所以,必须要给出相对公正的调查结果,才能平息这场风波。


然而,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除却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更为艰难的问题是:女生们和班主任老师,在事情之后,该如何彼此面对?毕竟,回到现实处境中,“面对”才是最难的事情。如果,班主任老师被坐实“性骚扰”女学生,那么可想象的结果,就是身败名裂。与此同时,女学生要是指控失实,也会迎来沉重的道德压力,甚至无法继续在学校待下去。


当然,如果处理的结论存在异议,就是“鱼死网破”的结局。因为,就当下的道德环境,无论是侵犯者,还是受害者,只要涉及“性是非”,就很难在熟人环境中抬起头来。所以,就“高三女生指控班主任老师性骚扰事件”而言,善后的事宜也是比较麻烦的。


不过,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将更多的目光聚向弱者。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伤害和误解。但是,只有勇敢地站出来发声和指证,才能确保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或者少发生。而作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侵犯者们,也请你们别再心存侥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