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7年內賺到1000萬?你缺的可能只是一本書

如何在7年內賺到1000萬?你缺的可能只是一本書

文/連葦

00

最近被一本書迷住了。

從看不下去到看得不想睡覺,我再次確定不愛讀書有時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書的問題。

很久沒遇到讓人這麼心潮澎湃的書了,出門登山一天回來還要看一個小時。我從未對我的夢想如此堅定,直到看到這本書。原來我的夢想清單只是幾行字,它們毫無生氣地被我記錄在一個連皮都沒的筆記本上,現在當我再次看到它們的時候,我都能想象到我把它們一一實現的場景。

換一套160平帶一間獨立書房的房子是我的夢想之一,現在我夢想有一套270平的房子,原來這個平方數我連想都不敢想,現在我覺得我早晚會實現。

博多•舍費爾的這本《財務自由之路》不僅是一本教你掙錢的書,還是一本幫你過上幸福生活的書。就像書中所說:有了金錢,你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便能嘗試多種方式。而且,你也將有機會結識更多的人,參觀風景優美的地方,得到更加有趣的工作,獲得更多的自信,贏得更多的讚賞,獲取更多的機會。

這本書中有很多能刷新你原有認知的觀念,想要系統的學習,一定要通讀全書。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說明這本書的價值,當然它包含的有趣思想絕不僅僅是這些。

01.沒有自律,你的才能一文不值

很多人在強調“自律”,我們也知道自律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自律。我們想成功,我們想自律,但是我們內心沒有堅定地認識——只有自律才能讓人成功

博多•舍費爾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把我們零碎的認知串聯起來,加入“才能”這個名詞,這才徹徹底底說明白了成功的必備要素——才能+自律=成功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我和我的教練一起去廚房取咖啡。他拿起一壺咖啡,直接就把咖啡往地上倒。我跳到一邊,深怕咖啡濺到自己身上,同時喊道:“等等,等等,您還沒拿杯子呢!”他無動於衷地倒咖啡。在我不知所措地望著地面的一攤咖啡時,我的教練緩慢而有力地對我說道:“你看到了,舍費爾先生?咖啡就好像是你的才能,它們一文不值地躺在地上。

沒有倒進杯子的咖啡一文不值,再多也無用。沒有自律,你的才能也是一文不值。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文章你寫得再好,如果沒有計劃沒有堅持,最終也是一文不值;書讀得再多,不成系統沒有在一個領域精進,到頭來還是一知半解;熱愛運動,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最後還是馬甲線沒有好皮膚沒有;道理聽得再多看得再透,若不去有意識地實踐,那還是聽了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才能是一方面,熱愛是一方面,它們像天平的兩端,而自律是它們的底座,三者一體,才能保持平衡。

02.你不會因為自己需要金錢而獲得加薪,你只會因為你所擁有的能力而獲得加薪

什麼時候漲工資?這是一個一年能問365遍的問題,但是我們很少會問我的能力增長多少,我為公司帶來的價值增長多少?

我們似乎都弄錯了順序,先吃苦加班提升能力為公司帶來價值然後才能得到領導賞識增加工資,而大多數人的思路是領導先看重我給我漲工資然後我才會加倍給他幹。

所以我們周圍都是懷才不遇的人,經常聽到的抱怨是“算了,領導也不器重我,熬到退休算了”,然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這句話還讓我們認識到不要用“感情”去綁架老闆,老闆不會因為可憐你而給你加薪,只會因為你的能力。周邊很多這樣的例子,當自己的家庭遭遇變故或者發生較大困難時,員工總是希望老闆通過放假、安慰、金錢援助的形式對自己進行幫助,但往往總是失望的。作為老闆,他每天要考慮的是怎麼養活手下的人,而不是去照顧一個如小女生一樣員工的情緒。

既然能力是加薪的關鍵,博多•舍費爾強調要“展示自己的強項”,他說“永遠不要將你對自己的懷疑告知任何人”,“人們不會追隨一個自我懷疑的人,只會追隨那些堅強不屈的、對目標堅定不移的人。

03.整天工作的人是沒有時間來賺錢的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三十而立”這件事,當真正認清這四個字的意思時,我們就能明白古人是多麼有智慧。

堂哥今年34歲,去年花費8000塊錢到北京參加驗光培訓,沒想到那20多天時間成為他最難熬的時光。

他初中畢業與嫂子結婚,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六歲。嫂子沒有穩定工作,每月工資2000以下,堂哥自己做個小生意,沒賺到錢,因為進貨還一直在套信用卡,三四個卡在倒騰還賬。

去年關閉店鋪,加入跑車行當,一年時間,腰椎受損,想要尋求新的出路,但是沒有本金沒有勇氣不敢失敗只能成功,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的34歲人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他只能一直奔跑一直奔跑,就連去北京培訓都要思考家裡的大大小小怎麼開支。

真是尷尬的階段,想要突破但被生活一直追趕,甚至不敢停下來思考未來的方向,可是按部就班、一成不變又不是長久之計。

就像博多•舍費爾在書中說的一樣:你知道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嗎?因為他們缺錢。有這樣一個惡性循環:許多人並不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中賺取獲利;但是,也沒有人因為厭惡自己的行當而發大財;

因為缺錢,他們也就選擇繼續待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然後,也賺不到錢。

22歲剛畢業時,隨便折騰,失敗了也不怕從頭再來,30歲有配偶有孩子有父母,肩上的擔子壓得人根本不敢動彈,腦子中全是各種開銷,根本沒有思考下一步出路的空隙。

04.書中處處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改變行動先要改變自己的信仰

《財務自由之路》這套書共有三冊,我先是在微信讀書上看得如飢似渴,然後迅速在噹噹網上下單購買全套,現在第一本看了一半,每一頁都有劃線,每隔兩頁都要折一下,因為書中全是重點,作者論述的每個點都想永遠記在心中。

如果大腦是一個操作系統,想要不斷升級思維,指導行動,就要改進自己的操作系統,用新的觀點武裝自己的大腦。書中有很多不同於常規的觀點:像完美意味著停滯不前;所有的傻瓜都生活在希望和等待之中;沒有自信的生活只能叫作生存;不是你自己規劃你的生活,就是別人來規劃你的生活

;驚人的好運通常只是多年準備的結果;為自己設定自己有生之年無法實現的目標。

這本書處處是寶,但是僅僅知道這些寶是沒用的,就像作者自己說的:走上財務自由之路肯定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財務不獨立。而且僅僅閉門讀書不會讓你變得富有。更多地運用這本書,使這本書的知識成為你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你才能變得富有。

一定要立即買一本《財務自由之路》,關於這本書的好處我不想再贅述,反正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看的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