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工信部部长五年前对中国制造业实际状况的解读,近日在网络上陡然“发酵”,引发了疫情大背景下的不少质疑和争论。目前中国制造业现状到底如何?怎样使中国制造业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更进一步?

“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目前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共形成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门类的工业体系。简单说,就是世界上所有工业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中国都能生产,可以满足当下各领域的需要,堪称“大而全”。尽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在不断加大,目前在钢铁、铜、建材、化肥、造船、家电等数百种制造业中,产品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同时在高铁、通信、光伏等行业位列世界前列,但这些产业中大多数只属于中低端技术密集,和美欧日等国的高端芯片、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生物制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端密集技术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大而不强,全而不优”也是客观现实。至于到底属于世界第几梯队,从业者们都心知肚明,引发争论毫无必要。至于一些认为欧美日连简单防疫用品都无法生产而“扬我国威”的言论更是纯属“天方夜潭”,不值一驳。

“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但也难免粗放重叠。而当前作为国家根本的制造业高质量地发展势在必行。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多年积累下的完整扎实产业基础,庞大的技术人才和工人队伍,都为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如何尽快缩小和美欧日在制造业上的差距,有几项具体建议:

一、不急功近利,少搞“形式主义”。科技进步需久久为功,需广大企业和科研人员长期的投入和艰苦的探索,绝非一日之功,科研规律必须得到尊重。而为了套取国家科研资金,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为了搏取眼球,夸大事实,胡吹瞎报;为了业绩光鲜,马虎敷衍,不严谨认真审核把关。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笑话”,既浪费大量时间、资金和资源,也严重挫伤了踏实投入的研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严重滞后了科研的进步和发展:

“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二、推动科研进步内生动力应来自市场的自发要求,企业应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龙头企业应起到带动性作用。国家在强化战略引领,建立良好创新生态,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等方面要切实作为。无庸讳言,高精尖技术决定国家制造业的世界地位,但在世界如此大的消费市场中,高中低不同层次需求永远客观存在。在重视和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引领和投入的同时,不应忽视甚至忽略中低端制造业的客观存在需要,应有意识营造产业链中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帮扶,共同进步和成长,避免因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境无法结伴同行甚至“拖后腿”,由此造成行业生态恶化,“基础不稳,地动山摇”,进而影响制造业整体推进步伐。

“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三、培育真正适合创新的土壤,造就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核心技术的拥有需要“走出去、引进来”,更需要有适应于技术孵化的环境和“土壤”及强有力的研发人才队伍。改革开放四十年,方方面面都有许多经验和教训,科技进步概莫能外。把科研体系和人才培育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把尊重科技研发的规律始终贯穿于改革之中,坚定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和提升就一定能实现。

“大而全”是事实,“大而不强”也是事实。“梯队之争”无价值…

一边紧盯世界制造业最前沿,求真务实,不断追赶;一边重视现有产业业态,做精做强,做出特色;少争论,多建议;少嘲讽,多支持;使中国早日立于世界制造业强国之林,则国之幸,民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