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本文看點:十一國慶節快樂!7天的小長假即將開啟,在此之前我們一起來學習“親子游”的最佳打開方式。在旅行中,讓孩子真實地參與、實踐、體驗和感受,學習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給孩子機會,體驗旅途中的各種波瀾,真正參與到其中來,旅行才會成為真正的成長之旅。

週一

觀點

全文共3863字,閱讀時間5分鐘

明天就正式開啟十一小長假了,相信很多家庭都安排的出去旅行。

旅行究竟有什麼益處?作為家長,這個話題我們經常會拿來討論。

比如,旅行讓我們和孩子開闊了眼界,拓展了認知邊界,獲得一些知識技能,豐富了精神世界,這些都成為孩子的軟實力。

旅行可以讓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瞭解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變得更加包容多元,擁有更寬廣的格局;

旅行是孩子學會獨立和成長的寶貴機會,等等……

我們可以說出旅行旅行的諸多益處,但是,我覺得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旅行是讓一家人增加感情的重要機會。

平常的我們大多在自己的崗位上,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旅行能讓忙碌的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共同解決未知的問題,無形之中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另一方面,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我們總會囿於生活的條條框框,我們習慣了用慣性思維解決問題。

但是旅行中,我們看到了更多是“不一樣”:不一樣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教育觀念和生活方式,這些都在衝擊著我們,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哦,原來人不一定要按照我原來所知道的方式去生活,原來這樣生活也可以!在旅行中,我們的心態更加開放,更能接受“改變”。

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我們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也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這也能幫助我們突破原來的框架,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跟很多家長一樣,我也是特別喜歡旅行的。

從女兒三個月開始,當時居住在葡萄牙的我們,就開啟了三口之家的旅行。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地方,即便週末兩天,也通常會用來“看世界”。

我也經常思考:

如何帶孩子旅行的呢?

是安排好一切,讓孩子跟隨你的步伐,只需享受旅程的快樂?

還是讓孩子多一些參與感,讓他和你一起去面對旅途的未知呢?

作為大人,我們也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有人替我們計劃好一切行程,不用去了解旅行目的地,不需要做行程規劃,只要一路吃喝玩樂,最大限度的享受感官快樂,我們自然樂享其成。

但是等旅行回來之後過一段時間,除了一些片段式的記憶,很多旅行的細節都會被遺忘,甚至那些駐足過的小鎮,那些最負盛名的建築的名字,我們可能都想不起來了。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如果在旅行中缺少參與感,只是服從父母的安排,這樣的旅程在孩子心中留下的記憶也很可能是:我媽曾帶我去過一個地方,在那裡我吃到過一種很美味的冰淇淋……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旅途中的女兒

如何讓孩子在旅行中增加參與感和成就感,玩得開心又有趣?根據我的經驗和思考,我做了一些梳理,也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 行前規劃

1. 學會自己打包行李

我女兒馬上三歲了,這次旅行之前,我給了她一個小包包,告訴她可以往裡面放她覺得自己需要帶的東西。我和她一起列出了生活必需品,比如牙刷牙膏,面霜,小毛巾,衣服等等,列在了紙上,每放進去一件,就打一個鉤,保證不會遺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必需品,比如零食,玩具,書籍這些究竟帶哪些,由她自己來完成和決定。前提是要都能夠放進這個包包裡,如果東西太多了就要學會取捨。收拾行李也考驗孩子的選擇能力、自我掌控和自我規劃能力。

最終,女兒選擇了她最喜歡的小熊和餅乾陪伴她一起旅行。儘管只有三歲,她也感覺到自己是可以對自己負責的。我希望這樣的習慣,可以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養成。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更多更好的支持,允許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可能的範圍內,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度。

對於大點的孩子,可以把行前行李準備的清單列一個樹狀思維導圖,裡面分成幾個大類日用品,衣物,玩具書籍,生存必備品。

在每一類下面讓孩子自己去想一下,都有什麼具體的物品。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里斯本海邊

2. 行前的討論

行前討論,可以提升孩子的參與感,也讓他對未來幾天的旅程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期待。

這次十一,我帶女兒去坐郵輪。這是她第一次坐郵輪,作為一個特別謹慎的孩子,她開始有各種擔心,船會不會翻呢,我有點害怕……

我跟她說,我們坐的船特別大,就像移動的城堡一樣,你記得你去迪士尼的城堡嗎?我們坐的郵輪就像移動的遊樂場,裡面有特別多好玩的好吃的,它也特別大,特別平穩。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這個移動的遊樂場玩好不好?

當我把她覺得完全陌生的事物和已知的事物建立起來連接,她就有了安全感和熟悉感,同時,她又對未知的部分充滿好奇,也會對旅行充滿期待。

我們還能跟孩子聊一些、做一些什麼呢?

比如,去哪裡旅行,坐什麼交通工具,選擇什麼地方住宿,旅行路線,每日行程,都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來決定他們的參與程度。

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目的地,在地圖上讓孩子看到我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哪裡,增加孩子對地理知識的瞭解。

如果孩子認字了,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瞭解一下目的地的歷史文化景點,幫助孩子對旅行目的地建立基本的認知,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並展開聯想和想象,或者帶著問題去旅行。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三個月的女兒

二. 旅行中

1. 觀察、思考和提問

旅行即發現和探索的過程。

我們都去過很多地方,但是旅行之後留下來的東西不應該只是手機裡的照片,而是讓旅行中的故事走進我們心裡,變成我們的一部分。

怎麼做呢?

跟在日常生活中一樣,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多觀察、提問和思考。這一類的文章我們之前也寫過很多。

那旅行中又可以怎麼把這三件事情串聯起來,又玩得很開心呢?

我和女兒經常玩的一個遊戲叫做“找不同”。

“你能發現我們旅行目的地,和我們在北京的生活環境有什麼不一樣嗎?”不論是旅行目的地的人,還是植物,交通工具,氣候都可以拿來做比較。

比如,我們去年十二月份去了泰國,我會做一些示範,跟女兒說:我發現這裡的人都穿拖鞋,北京的人現在都穿很厚的鞋子呢;我發現這裡的人大多皮膚黝黑……我也會問她 ,你覺得是為什麼呢?這個過程就把觀察思考和提問融入進來了。

女兒也不甘落後,她也列舉了她觀察到的一些不同,“媽媽,在這裡可以天天喝椰子誒,在北京就不行;這裡的植物比我們的小區多;這裡可以天天游泳;我在這裡坐車會暈車(泰國司機開車很快,又多山路)。

其實每個觀察背後,都有可以進一步挖掘的原因和討論的議題。只是我們可以以更加輕鬆有趣的形式和態度去平等討論,把它當作遊戲。

通過有意識的玩這一類遊戲,孩子也會把觀察力、思考力和問問題當作一種習慣。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和女兒在普吉島的海邊

2. “天馬行空”的講故事遊戲

講故事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思維和表達能力。

有了觀察和思考,就能更好的講故事了。旅途中的見聞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故事素材。

如何講好故事?有幾個要素可供參考: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比如,有一次我們在旅途中,看到一個哭泣的小女孩,被大人呵斥了。女兒立馬被哭聲吸引,她問我這個女孩怎麼了?

我說,你可以觀察一下,也可以想象一下。我引導她思考:女孩和大人是什麼關係?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可能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哭啼?最後如何解決?女孩的感受是怎樣的?

這裡面既有對事實觀察,又有個人的想象。

女兒用她有限的人生經驗去解釋:這個女孩和他爺爺在外面玩,他爺爺想帶她回家,她不肯回去,爺爺訓斥她了,她就哭了,她應該很傷心。她回家了,爺爺可能又安慰她了,把她抱在懷裡,跟她說:小寶貝別哭了。

我會按照講故事的五個要素,引導她多觀察,梳理一些邏輯。也會幫助她豐富一些詞彙。比如,女孩的衣著神態是怎麼樣的: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女孩,正在悲傷的哭啼。細節豐富了,語言也更加生動,故事也更加生動。

所以,一路上,只要是她有興趣的點,不論是人、物品、風景,都可以成為我們編故事的素材。

符合邏輯,不符合邏輯的,基於事實,或者基於想象的,都可以天馬行空的講故事。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和女兒在波爾圖

3. 就地取材玩遊戲

旅行中,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是充滿驚喜的,總有一些讓人感覺無聊和乏味的時候,比如排隊,以及在飯店等餐。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這種時候往往是沒有耐心的。

比如我女兒在三歲以前。我會就地取材設計一些小遊戲,因為我不想讓她養成無聊的時候就看手機的習慣。

以下幾個小遊戲是我們在餐廳經常玩的。

吹紙巾是拿一張面巾紙,我和女兒比賽,看誰能把它吹得更高更遠。我們也會給它取各種名字。“看我的飛機飛得多高”,“我的這片雲飛遠啦”。

擺牙籤是拿幾根牙籤,擺成小房子,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後來為了避免浪費,我也會隨身帶一小盒小木棍,可以隨時隨地玩。)

數數桌子上有幾個碗,筷子,勺子,夠我們用嗎?還缺不缺呢?

幫爸爸媽媽和自己分一下面巾紙吧,一共幾片,每個人分幾片合適,不會浪費呢?

在排隊的時候,我們會玩一些單腿跳的遊戲,看誰跳得多。

這些遊戲,女兒都非常喜歡,甚至比看風景的時候還開心和投入,因為她感受到了,爸爸媽媽是全身心的和她在一起,這是她最享受的時刻。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在海洋館

4. 鼓勵孩子交流溝通和解決問題

旅行城市遇到的人往往是和善、親切又笑臉相迎的,這個時候是提升孩子溝通能力和自信心的好機會。選餐廳、結賬、買門票、問路、拿著地圖帶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他們來做。

當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可以讓孩子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問下孩子: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意在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也讓孩子對問題的處理方法有基本的認知。

比如,旅途中迷路了,我們該怎麼辦?

有時候我女兒會說,我們打車吧,讓司機叔叔來接我們……

大點的孩子可能回答,問一下週圍的路人。可能也會回答,看手機導航,看地圖。

可以鼓勵孩子給出多種問題解決的路徑,然後驗證一下哪種方案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讓孩子再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會迷路,是做的攻略不夠細緻嗎?還是我們看導航看錯了呢?

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的根源,下次才能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我們在亞速爾

三. 旅行後

共同製作保存美好的回憶

每次旅行中,或者旅行之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本旅行手帳,坐在火車上,坐在咖啡館,坐在廣場上的時候,留出一些可以發呆,可以記錄的空白時間。

一幅即興創作的小畫,路邊撿到的美麗的樹葉、小花,一張博物館的門票,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記錄有趣的小見聞、靈感和感受,或者在旅行結束後,把照片打印出來,貼上去,更詳細的分享自己的見聞感受,或是補充更多旅行地的背景知識……

這也許會成為最好的旅行紀念品。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旅行手帳不一定要做的多麼精美,只是記錄一些你和孩子一些旅途中想記錄分享下來的美好瞬間或美好事物,讓孩子在旅行中更加有參與感。一起回味白天的見聞,學習用圖文或者符號的方式記錄的下來。

旅行手帳不僅是很好的回憶,而且在記錄的過程中對旅行中的所見所聞都會有更深的理解,這些就真正變成了自己的,不會輕易消逝了。

在製作手帳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會更用心的去觀察,去理解,去收集資料和圖畫,也就自然而然對不同地方的風景文化給予更多的關注。

這也是深化知識的思考和理解,幫助孩子建構自己的知識模型的過程。在旅行中學習,這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教育要回歸生活,生活本身也是教育。在旅行中,讓孩子真實地參與、實踐、體驗和感受,學習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給孩子機會,真正參與到其中來,旅行才會成為真正的成長之旅。

願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假期。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互動話題

假期會去哪裡玩呢?你和家人在旅途中又有哪些趣事?歡迎在文末留言區,我們一起分享美好吧~~

拓展閱讀

限時福利

掃描海報

購買年度大課《哲思之旅》直減60元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12 田倩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童行學院內容主編

畢業於法國高等商學院

正面管教講師

兒童發展和教育心理學博士在讀

育有三歲寶寶

相信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 | 後臺回覆“轉載”,獲取授權方式

童行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

明天就要去旅行,如何讓親子游更有趣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