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战死,潘仁美的责任排在第四位,第一第二责任人没人敢追究

民间演义《杨家将》对令公杨继业之死的责任人,确定为主帅潘仁美。从真实的历史记录看,潘美(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负主要责任确实有点冤,监军王侁才是造成悲剧的主要责任人。

杨业(历史上杨继业原型)原来是北汉刘继元手下大将,“太平兴国四年四月甲申,继元降,北汉平”,杨业也跟随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到到宋。

杨继业战死,潘仁美的责任排在第四位,第一第二责任人没人敢追究

雍熙三年,宋军再一次讨伐契丹收回失地,与辽军交战失利,宋太宗命令潘美的部队立即撤回。潘美带领部队返回到代州,宋太宗又要求:“徙云、应、寰、朔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河东、京西”,命令要把四个州的百姓迁往内地,这个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三国时刘备就是因为带着百姓逃跑,被曹操追赶,多亏赵云舍命,才保住阿斗小命。主帅潘美、副帅杨业、监军王侁、刘文裕开会商量如何完成皇帝安排的任务。

杨业提出的建议是用主力缠住辽军,命令三州(这个时候寰州已经被辽军攻克)百姓分路返回宋境,并在险要关口安排人马接应。

这个方案遭到王侁、刘文裕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我们有这么精兵,直接从雁门关打出去了。

杨业深知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所以断言:"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王侁指责杨业:"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这句话可太狠了,三层意思直戳杨业肋巴骨:一是说杨业所谓无敌的名号是虚的。二是指责杨业“逗挠”不战。三是怀疑杨业有投敌的打算。

这三条对于武将来说都非常丢脸面,甚至可能掉脑袋、灭门。宋钦宗时候的种师中也是因为被指责“逗挠”,带着必死的决心,以弱击强,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名节。

杨业为证明自己,主动带领本部兵马出击,与辽军决战。杨业与潘美、王侁约定,在陈家谷口埋伏人马接应杨业。

杨继业战死,潘仁美的责任排在第四位,第一第二责任人没人敢追究

没有看到接应兵马的杨业在悲愤之中重新杀向敌阵

等到杨业筋疲力尽赶到陈家谷口时,没有见到自己的救援军队,知道已经不可能生还,悲壮的带领部下返回身和辽军力战,被擒,绝食而亡。

说好的做接应的军队为什么没有出现?

原来王侁等了很久不见杨业回来,以为杨业打赢了,怕杨业独占功劳,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谷口,去护送老百姓了。

潘美想阻拦王侁,王侁不听指挥,没办法,潘美也把部队撤走了。等到潘美得到杨业战败的消息,知道救援已经来不及,带着队伍逃跑了。

这么看,潘美和王侁主观上都没有想陷害杨业,悲剧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宋太宗,宋太宗也打了一辈子仗,迁回老百姓的代价有多大心里应该有数,下这个命令非常不明智。其次责任人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怕别人也跟自己学,往身上披黄袍,所以采取了以文抑武的指导思想,用文官来制衡武将,即使潘美这种身居高位的将军,也管制不住文官王侁,杨业这种投降过来的降将就只有被侮辱的份了。

事件过后,除了第一、第二责任人以外,其他的都受到了处罚,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杨业也得到表彰,“被追封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应该说处理的还算公允,杨家对处理也应该算是满意,没有继续上诉或申请复议。

历史上,潘美因这个事很丢面子,作为著名的将领,不救援自己的副手,在同僚看来人品很有问题。潘美自己打了一辈子仗落了这么个名声很憋屈,不久就死了。

那么为什么文学作品把杨家描写承受了莫大的委屈,费了很大曲折才得以洗刷冤屈?而且,杨家将又是勇猛无比,一群寡妇也能把敌人打的人仰马翻?

这主要与杨家将所处的年代有关。宋朝在太祖、太宗两朝武功最厉害,平定各路诸侯,基本是外扩状态。这个时候的故事最容易编写和传播,杨家将被树立为典型,一直和辽国斗争,直到把辽国打服气,历史上宋辽最后也是签订了和平条约,这样的故事好编,好听。

另外,编写杨家将的故事也是要贬低武将,抬高文官。

宋太宗一朝和辽国的战斗基本都取得胜利,但造成杨业战死的哪场战役却是彻底的惨败。

雍熙三年,宋太宗听信贺令图的建议,想趁辽国皇帝年幼,出兵收回失地。派出四路大军,第一路,天平军节度使曹彬总指挥,崔彦进为副总指挥,从幽州出击契丹;第二路,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总指挥,杜彦圭副总指挥从雄州出击契丹;第三路,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总指挥,从飞狐岭出击契丹。第四路,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总指挥,杨业副总指挥,从雁门出击契丹。

这场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曹彬的第一路军,失败的原因很扯,本来曹彬已经取得局部胜利,但是粮草没有跟上,不得已退回雄州等待粮草。宋太宗知道情况后非常惊讶,认为违反兵法,要求停止前进,就地设防,等待时机。但是,曹彬的手下将士看到其他部队攻城略地,建立战功,纷纷要求与契丹决战。

曹彬不得已率领部队向辽军发起攻击,在岐沟关被打的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曹彬的失败把全部计划打乱,宋朝的门户大开,正面全部暴露在辽军的打击之下,宋太宗不得已下令各路大军回撤。

杨继业战死,潘仁美的责任排在第四位,第一第二责任人没人敢追究

从过程看,曹彬和潘美这些武将不应该担负主要责任,但是文学作品是文人写的,自然要故意夸大武将之间的矛盾,编造出杨七郎擂台打死潘仁美儿子的故事来说明潘仁美故意陷害杨继业的合理性。后来安排八王赵德芳做主、寇准给杨家将平反冤屈,也是同样的道理。

演义可以编造,历史让人心生遗憾,久经沙场的曹彬、潘美声名扫地实在是让人可惜,更为悲壮的是杨业的战死。当时宋朝就应该深刻反思,查找问题的原因,并从制度上予以完善。但是,封建社会想打破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不可能的,直接的恶果就是宋朝军事力量始终被吊打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