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一种什么逻辑?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是春晚一个小品的经典台词,听起来很搞笑,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遵循这样一种逻辑呢?

1、我们为什么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因为:

(1)我们有时候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理性程度

(2)我们有时候会被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所束缚,无法接受新观点

(3)我们有时候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或是依靠一些片面的个体经验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一种什么逻辑?

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

这里面有几个动因:

(1)用这种方式思考可以让人更轻松、更省劲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因为大脑在偷懒。我们为了在思考过程中更轻松、更省劲,干脆忽略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2)奇怪的自尊心作祟,害怕丢脸

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证明自己,希望自己提出的观点被领导采纳,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能被公司认可。这种深刻的自我意识,会使人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同时因为害怕丢脸,他们会更加维护自己的观点。

举例:

一家著名银行委托一家咨询公司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被委托的咨询公司经过了一段时间调研后,给出了结论。银行将所有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听专家畅谈行业前景。当时该银行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咨询专家预测出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银行给太多人贷款,如果有一部分人还不上,这会导致危机。

结论:将来有一些银行会因此危机而倒闭。

管理层表示同意,因为他们同意这个预测。

咨询专家继续说:如果该银行继续这样放款的话,将来也会亏损。

这时管理层都皱起了眉头,他们不相信这个说法,认为咨询专家不够专业,而且不肯支付咨询费用。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的表现就是独断专行的领导更容易戴“有色眼镜”来看待人和事, 名誉、控制欲和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让其更坚持自己是对的,并且听不进相反的意见。

(3)我们容易将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

举例:

某公司业务例会上,一位客户经理激动的提出:“我们一定要在这款产品上保证更多投入,因为客户认可这款产品。”但是这位客户经理可能只是收到了几个客户的反馈,然后就汇报说“我已经和多位客户沟通了,他们觉得这款产品不错,因此市场对这款产品很认可。”对此,有经验的领导肯定会提出异议,因为这种客户调研是不充分的,只是个体的调研,并不能代表市场。

所以说当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得到市场认可,或者一个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充分调研市场数据是必须的,如果观察不够、而推导过多,就会出现重大偏差。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一种什么逻辑?

3、说完了现象与动因,我们最后来讲讲解决办法:

(1)建立反证的思考方式。

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质疑和反省自身,对自我意识保持批判的状态,使自己的大脑远离舒适区,真正让大脑运转起来。

(2)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

带着思考浏览信息,学会过滤无用信息,重点不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什么,而是我们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创造什么。

(3)打破固有思维和经验主义。

有意识的引导自己辩证思考问题,有目的的去改变,跳出思维陷阱,得出新的结果和结论。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一种什么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