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使人家的錢,你就手短,吃人家的飯,你就口軟哪,哪有在自己家裡的好。艾蕪《群山中》

常言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這句話就是說接受了別人給的好處,吃了別人給的東西,辦事的時候便會感覺理虧而給予照顧。“短”字是由其本義缺點、短處引中為“理不直,氣不壯”的比喻義。這句俗語是指得到人家的小恩小惠的好處,不得不在一些涉及是非曲直的問題上,有所曖昧或偏私。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有的人貪圖一點便宜,拿了人家或吃了人家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會堵住了他的嘴巴。遇事不能秉公處理。礙於吃與拿的”情面”,有時不得不昧心地偏袒一方。如果僅在這類小問題上,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這只是表現了他思想的齷齪,人格的卑下,還不算十分可怕。但如不能引以為戒,防微杜漸,反而因一時得計而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就會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這時再想回頭就已經太晚了!所以小便宜還是不要貪,以免最後葬送了自己。

吃了人家的東西說話就不硬氣,要了人家東西,就不能秉公辦事。

郭明倫《冀魯春秋》第八章四:“方亦鵬就曾屢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應有的警惕,特別是不宜隨便接受他們饋贈。‘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李曉明、苗冰舒《風掃殘雲》一回:“常言說得有理,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常二光是受人重託,難怪他要死乞百賴地替人家求情。”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一般而言,人不論做什麼事都是對某種利益的追逐。想要在社會上獲得某種利益,必須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也就是不能讓一方一味地付出,而在其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必須使其有所得。這種獲得當然不限於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

這種辦事方法的守則是:先給對方甜頭嚐嚐,待對方高興了,再順勢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因為對方先得到了甜頭,不但心情好,還可能知恩圖報,很容易答應你的請求。

我們常說“吃人家嘴軟”,一旦接受了別人的好處,佔了別人的便宜,就很難拒絕對方的請求了。中國人重人情,講面子,“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聰明人運用這一手法,幾乎百試不爽呢!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利用此法辦事,有以下一些技巧:

·給人恩惠時不要說得過於直接,挑得太明,以免令對方感到丟了面子,臉上無光;已經給別人幫過的忙,更不要四處張揚。

·給人恩惠不可一次過多,以免給對方造成還債負擔,甚至因為受之有愧,與你斷交。

·給人恩惠還要注意選擇對象。像狼一樣喂不飽的人,你幫他的忙,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

春秋戰國時期,公儀休擔任魯國的相國,他特別喜歡吃魚。全國的人都爭著買魚巴結他。公孫儀拒不接受。

他的弟子勸他說:“先生愛吃魚,卻又不肯接受別人的獻禮。這是為什麼呢?”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我喜愛吃魚,所以才不受魚,如果接受了別人的魚,到了緊要關頭,一定要遷就別人;遷就別人,就會歪曲法律;執法犯法就有被罷黜的危險,如果我的宰相被罷免,即使再喜愛吃魚,這些人也一定不會長期給我送魚了,而我自己也沒有能力去買魚了。如果我不受魚,就不會枉法徇私;不徇私,就不會免職;不免職,即使愛魚的嗜好一輩子不變,也能長期靠自己的薪俸來買魚吃。”

拿與吃自然有個明確的區分,正常的人情來往無可厚非,但是明明知道這吃和拿是非情非義的,而是一種釣餌,自己卻偏要上鉤,必然弄得“嘴短”、“手短”,到時候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食蟻獸的入侵使此處螞蟻們的日子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看著子民們成千上萬的被食蟻獸吃掉,蟻王急得嘴上長瘡,蟻民們則連連上書兼遊行示威,言稱如若不能消除外患,要提前舉行總統換屆大選啦!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蟻王讀過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可是,外患太強,與自己根本就不是一重量級,一時半會也想不出退敵良策,只有走妥協投降的老路了。怎奈食蟻獸對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之類均無興趣,只聽食蟻獸說“若能解決灑家一日三餐兼酒水瓜果,我就可以不拿你們作乾糧。”蟻王連忙答應,先應下來再說,拖一時是一時。

於是蟻王命令大家傾巢出動覓食,辛苦一日找來的食物,食蟻獸長嘴一伸,轉眼功夫就下了肚。吃罷,意猶未足的咂著嘴說:“味道不錯,可惜太少,這次算了,下回不饒!”螞蟻們愁眉苦臉。第二天,螞蟻們更加努力的覓食,可食蟻獸仍不滿足,小眼一瞪便捉了許多螞蟻去做蟻質。“我們給它找吃的,它還要吃我們,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呀!”“不讓它吃掉,也得給它累死,我們的命咋就這麼苦哇!”螞蟻們跪在蟻王面前邊哭邊嚷。蟻王強作鎮定,說:“你們不懂,這是寡人一計。”“啥計?”“李代桃僵。”眾蟻不懂。蟻王解釋了半天,又急又氣,嘴上正要吐白沫,去監視食蟻獸的奸細回來了,一臉喜色。奸細說食蟻獸不知怎麼了,嘴短了一截,已不能深入蟻穴底層,這下大家安全多了。蟻王聞聽大喜。蟻民們早已歡呼著向蟻穴底層湧去。“慢!”蟻王說“寡人明白了,這是報應,人說‘吃人家嘴短’果然不虛,咱不能躲,還要給它送吃的,越多越好!”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果如蟻王所料,食蟻獸的長嘴象一截回彈的橡皮筋,很快就縮成了一個小肉團。開始食蟻獸自己也覺得不妥,但有螞蟻們孝敬的美味,沒有長嘴也罷。可惜它的如意算盤落了空,螞蟻們不再給它送食物了。它大怒,直奔蟻穴,可是,它再也不能把嘴伸進去掏食,急得它團團亂轉,把蟻穴出口拱得亂七八糟。如此折騰了幾回,它筋疲力盡,又累又餓,兩此昏花、兩腿打戰,而螞蟻們早把蟻穴修好,齊刷刷立於穴外擺出了進攻的陣勢。

最後的結果是這年冬天,螞蟻們舉國上下吃了一冬的肉,而食蟻獸只留在蟻穴外一架白骨。

一旦受了人家的恩惠,接受了別人給的禮物,吃了別人給的東西,自然要在人情上有所回應,在辦事的時候便會給予照顧,不能夠堅持公平、公正地為人處世了。然而,有些人卻不懂得引以為戒,防微杜漸,反而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因為起初的小便宜最後葬送了自己,就像上面那隻食蟻獸一樣,把命搭了進去。

老人言: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