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模型是預測疫情的“水晶球”嗎?

原創 王冠琳 今天

數學模型是預測疫情的“水晶球”嗎?


數學模型是預測疫情的“水晶球”嗎?


撰文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截止北京時間4月22日,全球報道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群已超過256萬,其中美國感染人數超過82萬,幾乎是中國感染人數的十倍。

目前,中國雖然新發病例已經大大減少,但境外輸入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復工復產可能帶來的第二波疫情壓力依然很大。歐美地區面臨著疫情爆發期的共同問題:醫護個人防護裝備不足、感染和死亡病例不斷攀升、管控措施的延遲等等。英國的科學家們甚至提出了在疫苗研發成功之前,可能出現8到10波的疫情……

抗擊新冠疫情的道路,比所有人想得都要更加艱難。不管是對於疫情的拐點、還是死亡率、哪些人群更加易感、抗體免疫的有效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甚至政府的面對疫情的重大決策等等,我們聽到了太多來自“數學模型”的結果,那麼這些數學模型到底是什麼?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我們預測疫情的發展,抗擊疫情呢?

數學模型來自於數學建模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實際的問題(比如疫情的發展趨勢)來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通過分析現有存在的數據,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假設,並簡化抽象出可以定量的數學模型。

自從新冠發生以來,科學家們對數學模型進行了廣泛的應用。舉例來說,通過每天的新增的病例數,進行粗略簡單曲線(如線性迴歸,冪迴歸)擬合,從而預測後期可能增長的人數。再精確一些,在這些數學模型上增加更多參數(如政府的管制措施,隔離措施,環境條件,病毒傳播係數)等等變量,再次進行遞歸分析,考慮多個因素對疫情發展的影響。

當然,在實際情況中,科學家們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要複雜的多。首先,模型的建立依賴準確的數據,除了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加全面,科學家們也會採用大量數據進行模擬,採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方法,得到更加可靠的模型來指導疫情的防控工作。

在當前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每一個數學模型的意義,變得更加重大。這不僅僅是數學家們、流行病學家們開展疫情研究,也會對政策的實施、改進起到深遠的影響,從而影響幾十億人口的抗疫之路。

最近JAMA發表了關於疫情預測數學模型的幾點建議:

0

1

建立的模型是動態變化的;隨時都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模型預測的結果在短期內是有效的;而在疫情發展的進程中,需要不斷的調整模型,從而達到更加準確的預測。正如福奇博士所說的那樣“模型沒有辦法決定疫情的發展,病毒才決定疫情的發展”;

0

2

清晰的表達出模型的假設;正如我們上文所說,模型的建立是基於假設的提出,在建立模型預測疫情時,需要將這些假設以及模型中對疫情影響因素清楚的告知公眾;

0

3

模型需要提供所預測結果的範圍,而並非孤立的數據,這樣才能更好的判斷疫情發展的可能性,包括減小數據報告錯誤等帶來的影響;

0

4

通過更多的數據對建立的模型進行準確性評估。此外,如果建立的模型和已經發表的模型結果不一致,需要找出差異的來源;

0

5

公佈模型的估計值,在科學期刊和媒體上對數學模型進行準確的解釋,從而避免誤導公眾。

此外,JAMA文章也指出,不同地區和國家應該通過使用本地的數據進行模型擬合,這主要是因為在不同的地區和防控措施下,流行病學的途徑的差異非常大。此外,不同地區的年齡構成、醫療條件都會影響影響模型的結論。

還記得大學時候《數學建模》課上老師的話:

沒有一個模型是完全正確的:

每個的模型都是基於特定時間/特點假設的理想擬合;

沒有一個模型是完全錯誤的:

每個模型都能從某種程度上解釋問題。

抗疫道路上,數學模型有助於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要嚴格遵守社交隔離的建議,尊重每一個生命。

推薦閱讀

新冠疾病無藥可醫?眾多臨床試驗效果如何?

紐約入院分娩產婦新冠大篩查:大多為無症狀感染

柳葉刀最新模型:放鬆管控措施或導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新冠恢復期血漿療法能否廣泛用於臨床?

柳葉刀:研究模型顯示,關閉學校或損害美國疫情應對能力

疫情爆發,紐約放棄急救心臟驟停者,心臟病人更需謹慎

先救年輕人、放棄老年人?六大建議闡述醫療資源如何分配

為何“健康碼”技術無法在歐美推廣?

英國首相感染新冠,醫療服務體系面臨巨大挑戰

《柳葉刀》:社交疏離不要停!再堅持一個月,或將延緩第二波疫情高峰

聚焦"全球大流行":疾病陰影下的世界

從歷史看新冠:傳染病史帶來的教訓

英國舉行首場抗疫發佈會:要在正確的時間才考慮關校停課

出院復陽難題,也許可以試試血清學檢測

全球大流行:美國防控再次升級,意大利封住國門

世衛:戰勝新冠病毒,哪些科研問題亟待解決?

治癒病人出院後就能放心了?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無聲的啟示: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報告

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美國的應急措施值得學習嗎?

將人工肺(EMCO)留給新冠危重症病人!

返城高峰來臨,上海疾控如何應對?

埃博拉在非洲捲土重來!死亡率高達一半以上,但缺乏國際關注

超強傳染力:新冠S蛋白與受體的結合強度是SARS的10多倍!

柳葉刀:孕晚期感染新冠病毒不會傳給新生兒 | 初期證據

出生30小時即被新冠病毒感染,新生寶寶如何防“疫”?

潛伏期最高可達24天?新型冠狀病毒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世衛:疫情列入國際緊急事件,並不是中國做的不好

專家解讀“無症狀感染者”:確定傳播範圍至關重要,機場管制作用有限

世衛組織二次緊急會議:疫情尚未升級為國際事件;中老年人請加強防護

世衛組織緊急會議:武漢封城非同小可,會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Predictiv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Value of Projections,JAMA Viewpoints, 2020-04-16

版權聲明: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編譯,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發送私信至後臺,聯繫管理員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