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超级班",地方高中学校越陷越深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超级班",地方高中教育越陷越深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中招考试过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只能报考二类三类普通高中,学习氛围不强,地处偏僻,升学率太低,如此种种会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想尽办法挤进重点高中或者更好的高中,有的叫借读生,我们叫高价生。

过去好多年我们执行的规则就是学校制定高价生政策,比如在分数线以下20分之内,缴纳借读费18000左右,就可以进入高中,人数和分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后来由于社会舆论太过于激烈,指责学校每年敛财巨大,账目不明,另一方面上面也想收归统一,毕竟这是个美差。为了缓解社会舆论压力,财政局统一规定借读费由财政专收,学校不允许私自接受任何借读费用,分数和人数政策不变,学校接受了一部分学生,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压力,但是没有了机动费用,积极性变得很差。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这几年为了取消高价生,省教育厅统一管理学生学籍,也就是说中招考试以后你的志愿一旦被录取,学籍就会被划归哪个学校管理,地方无权更改你的学籍,这好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流动,尤其是从乡下高中借读到县城高中。但是事与愿违,效果好像不太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籍跟高考好像关系不大,只能说与高中毕业证有一些关系。没有学籍也并不耽误高考的录取,只与你的成绩有关系,这就没有了核心之忧。另一方面乡中教学质量确实较差,教师和领导积极性不高,甚至后来也只是空挂了很多学生学籍,其实没有几个学生在校,每个学期还收取800元学籍管理费,不用承担管理教学责任,还能有一定的收入,何乐不为呢?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上面又跟进了一个政策,取消一切高价生,财政和学校都不会收费,高价生这一教育现象仿佛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可以决断的。学校绝对不敢收钱,纪委和审计每一年盯得很紧,不要钱,不要分数,最后只剩下关系了,从高价生走到了关系生。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在县城,一个中学的校长根本顶不住来自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上面的,下面的,亲戚朋友甚至是街坊邻居,教师子女或者直系亲属还可以考虑,其他不行。我们流行一个说法,找本校老师还不如找社会关系更容易一些,除非是学校重要领导,呵呵!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关系生较以前的高价生不是变少,而是增多,由于学校教室和师资有限,没办法,出现了一个班100多人的现象,人头攒动,颇为壮观,我们称之为"超级班"。每次进教室,我都有一种检阅部队的感觉,我就像个连长。

这样的状况年复一年,必然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1.社会舆论负面,社会风气败坏。没有关系和后门的对学校和教育肯定怨言颇多,教育的腐败不仅仅单指金钱,流言蜚语,造谣生事一直都未曾中断。学校虽然不收钱,但是出现了有些中间关系商,甚至出现了潜规则定价,这比原来的明码标价高价生更令人痛恨。

2.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影响学校教学质量。走关系进来的学生质量很差,他们根本就不是来学习的,他们是来捣乱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中招考试只有二三百分,社会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败坏班级学习氛围,这是最大最直接的伤害,对那些学习上进的学生是一种伤害。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教师管理难度太大,一个班级将近二十多名学生牵扯了老师大部分的精力,每一个差生后面都有一个关系存在,开除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们在训诫学生时都会先问问他中招多少分,因为分数越低说明关系越厉害,处罚的时候就得悠着点,扎心不?悲催吧!

3.对于教育平衡是严重打击。乡中基本上有关系的已经走光,十室九空,十分不利于乡中的发展。长此以往,地方教育资源不平衡越来越大。


从高价生到关系户,最后成为


最初的高价生虽然不够分数线,但是分数相差不大,人数也会严格控制,并不会对学校教学产生很大影响,那是有节制有底线的。现在的关系户学生没有了分数的限制,数量多,生源极差,对学校起到反作用。我们都打趣道,不拿钱的都快成大爷了。很怀念刚刚开学的时候,班里边有45个正式生,学习氛围浓厚,教学秩序良好,现在画风已经全部变化了。有人说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学成绩,学校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接受差生。可能是我层次不够,眼光狭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