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迪斯尼拍的電影《花木蘭》,據說幾經波折後,已經在挪威上映了,到目前為止票房慘淡。其實這一點也是可以料想到的,雖然筆者很喜歡幾位主演,但是花木蘭的這個人物形象老外們確實不一定能理解得了。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其實史書上並沒有太多關於花木蘭其人的記載,所以至今仍有人覺得這可能是個虛構的歷史人物。我們對花木蘭大部分認識,都是從樂府詩《木蘭詩》開始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是老外還是我們,要想真的明白花木蘭怎樣一個女子,讀懂這首詩是首要條件。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首詩畢竟是一首北朝民歌,與四書五經相比,它總體是接地氣的,所以要理解起來並不難。真的如此嗎?那請大家來看看這首詩中的這段文字:

《木蘭詩》(節選)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這段文字是詩中寫得很有水平的一段,對這段文字筆者只問兩個問題:“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寫成“向牛羊”?

“磨刀霍霍向豬羊”這一句,誕生了成語磨刀霍霍,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個成語一般來說是指敵人的頻繁活動,是帶貶義性質的,大家不要誤用。目前“霍霍”到底是什麼意思,最主流的說法認為是指磨刀的聲音,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也可以指刀光閃動時的樣子。之所以會有兩種不同的解法,主要原因是“霍霍”本來就是來自民間的方言,起源較早,而在此句中兩種解釋方法都是說得通的。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第二個問題“為何是豬羊而不是牛羊”,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正體現了這首詩的講究之處。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豬羊都比牛羊合適:

首先,雖然咱們現在無法確實花木蘭的具體籍貫,但這是一首北朝民歌,沒有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這樣寫更真實。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其次,在古代殺牛從來就不是件普通人能隨便做的事。《禮記·王制》中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因為牛是作耕種用的,所以很多朝代都是不允許隨便殺牛的。但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是這樣,那《水滸傳》等小說中,那些動不動就來一盤牛肉的好漢們,吃的是什麼?這是因為很多朝代要求殺牛必須提前報備,不能私自殺,從事相關工作的屠夫們都是要提前報備的。而在《木蘭詩》中,就算她家有牛,也不可能因為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一開心就殺牛。

再次,從上下文來看,花木蘭的這位弟弟不一定具有殺牛的能力。花木蘭之所以從軍的原因,前文寫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很多人理解的是花木蘭是獨生女,其實並不一定準確。從節選的這段文字來看,她替父出征前是有一位年幼的弟弟的。雖然文中並沒有交代12年後,木蘭回到家中這位幼弟是否善戰,但僅他一個人想磨刀霍霍就殺頭牛顯然並不合理。

《木蘭詩》“磨刀霍霍向豬羊”中“霍霍”何意?為何不寫“牛羊”

所以從以上三個原因來看,“向豬羊”都比“向牛羊”合理得多。雖然在我們看來牛羊放在一起要更通順,但我們的老祖宗們寫詩就是這麼講究。他們會考慮實際的情況,考慮與上下文的聯繫,這是他們對文字嚴謹的態度。不過,以上都是筆者的分析,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您怎麼看?歡迎討論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