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01

疫情導致全球碳排放出現金融危機後首次下降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網公佈了一系列衛星圖。衛星圖顯示,我國在疫情期間的汙染物排放量下降。相較於1月份,由於各大城市實施了嚴格的控制人員流動和居家辦公的措施,2月份中國二氧化氮排放整體水平明顯下降。而實施封城措施的武漢,汙染物排放的下降更加明顯。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NASA公佈的衛星圖顯示,相較1月份,2月中國的二氧化氮濃度大幅下降。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NASA公佈的衛星圖。圖中上方三張為2019年同期武漢市二氧化氮排放,下方三張則為2020年二氧化氮排放。

不只是二氧化氮,衛星圖和其他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碳排放量也出現了下降。

因為疫情而減排的國家絕不止中國一個,目前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已經超過159個。

以意大利為例,《華盛頓郵報》日前發佈的一篇文章,以動圖的形式,展現出意大利疫情以來的二氧化氮排放下降的過程。1月1日至3月12日之間,意大利的二氧化氮濃度急劇下降,特別是疫情最為嚴重的北部地區。

佐治亞理工大學氣候變化經濟學專家埃馬努埃萊馬塞蒂(Emanuele Massetti)無奈地說,“意大利北部正享受著有史以來最乾淨的空氣。”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意大利二氧化氮排放情況變化 圖源:華盛頓郵報

根據英國《衛報》發佈的文章稱,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導致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出現下降。”

《衛報》同時指出,由於一系列國際賽事、國際會議的相繼推遲或取消,國際航班數目銳減,空中交通減少了4.3%,越來越多的會議改為在線視頻或者其他形式。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美國CBS報道,冠狀病毒令航班削減,前往疫情熱點區域的航班受到限制。圖源:CBS晚間新聞

誰也沒想到,這次疫情帶來的減排效果,會比多年進展緩慢的氣候談判更多。

02

環保人士呼籲借疫情之機反思往日生活工作模式

2020年春節至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民眾,都經歷了或者經歷著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

事實證明,當人們改變生活模式的時候,碳排放量和汙染排放確實是明顯下降了——儘管這種改變並非出於人們自願。全球許多國家的人們開始居家生活,減少出行。如此大規模的集體隔離史無前例,也造就了金融危機後全球碳排放的首次下滑。

許多科學家呼籲,儘管碳這種停滯狀態並非人們自願——我們能否從這次疫情過後,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封城後的武漢 圖源:網絡。

美國作家、環保主義者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說:“任何環保主義者都不喜歡危機。長遠來看,經濟中斷並非解決全球變暖的政治解決之道。”

但是,他卻對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感到樂觀:“值得注意的是,有幾百萬人聰明地學會了新的(生活工作)模式。例如,即使有許多人在家工作,公司仍然頗具生產力。”

他還補充道:“我們每天需要到一箇中心位置去工作,這種想法恐怕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那些動一動鼠標就能完成的需求,我們此前卻還要用汽車上下班來完成。工作場所的靈活性,可以降低能耗和園區的所有需求。”

因此,許多環保人士呼籲,借疫情的機會,我們是否可以反思一下以往不必要的生活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排放?在疫情期間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工作模式,是否可以得到保留?

哥倫比亞大學冰川學教授羅賓貝爾指出,“冠狀病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瞭解到減少碳排放,應該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比如,未來的旅行或者會議,我們能否考慮在沒有碳負荷的情況下進行?”

03

汙染和碳排放下降是暫時的、被動的,發達國家仍需肩負起減排責任

雖然在疫情期間全球汙染和碳排放出現了明顯下降,但是專家卻對此現象並不樂觀。

意大利圖西亞大學教授、歐洲地中海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主任裡卡多瓦倫蒂尼(riccardo valentini)直言:“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事。疫情帶來的停滯,並非減少排放的正常手段。”

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氣候變化科學教授Corinne LeQere說:“到目前為止,這場危機只會減緩二氧化碳的增長,而不會逆轉。要想今年的排放整體下降,還需要進行非常大幅度的削減。”

賓州州立大學地球科學教授查德艾利(Richard Alley)對氣候變化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等其他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經濟放緩的時期,科學家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減排量。

“雖然歷史上這類事件‘調整了’排放量,但是並沒有改變總體上升的趨勢。”艾利說。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空氣質量研究員劉飛說:“上一次NASA的科學家在特定事件上檢測到如此大範圍的二氧化氮下降,是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但那時候的下降是平緩的,不是驟然的。”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1960-2017年全球碳排放趨勢示意圖。雖然有短期內下降,但整體趨勢仍然是上升的。

目前來看,疫情結束後,汙染和碳排放水平會恢復原有的水平,甚至還可能出現“報復性增長”。

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問題依然沒有改變:減排依然任重而道遠。近年來,許多意外因素的干擾,讓氣候變化議題變得更加沉重,各國節能減排的道路也變得崎嶇迷茫。

“我們的麻煩還不小。”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2018年第24屆年度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表示,“在防止不可逆轉的災難性氣候破壞方面,我們做的仍然不夠多,也不夠快。”

目前依照科學家的研究,各國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並在2030年將其排放量減少一半,才能防止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後果。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目前氣候變化已經給我們的星球帶來可見的各種災難。圖源:NASA

然而,氣候變化步履艱難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這項議題背後所牽扯的一系列利益糾葛。歐美髮達國家身處在產業鏈的頂端,而發展中國家還有千萬沒有富裕起來的民眾謀求發展。

儘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依然堅定地認可氣候變化的觀念,但有些國家卻選擇背道而馳。近年來,美國不斷地削減環境法規,砍掉相關預算,甚至最終退出了巴黎協定。而美國,作為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第一、碳排放總量第二的國家,卻也不斷地遭受著極端天氣的侵襲。

事實上,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站在全球供應鏈的頂端。包括我國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都在竭盡所能地應對氣候變化,想盡辦法減少碳排放,犧牲自身利益換取人類利益。

“美國在全球其他國家都在努力的時候卻還在說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的國策,有些不合時宜。”美國社交網站上,美國網民評論道。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也公開表達對總統此舉“很失望”。

日前,民主黨黨內辯論在美展開。辯論中,桑德斯和拜登就病毒防控和氣候危機議題展開了辯論。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3月15日在美舉辦的民主黨黨內辯論。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辯論改為無觀眾辯論。

針對氣候變化議題,桑德斯和拜登達成的一致意見是:氣候危機的嚴重性讓美國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現在,美國有許多人因為氣候變化而身患疾病。”拜登說。

拜登在談到自己的環境政策時也說,他將恢復在特朗普時期被擱置的環境法規,安裝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與其他世界領導人一同合作,向巴西提供200億美元用以保護亞馬遜雨林。

桑德斯反駁拜登,稱拜登的計劃“遠遠不夠”。

桑德斯稱,美國必須終止對化石燃料行業的補貼,停止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並且推動超越《巴黎協定》規定目標的行動。

很顯然,民主黨內對特朗普上任後藐視氣候變化的種種作為達成了一致。可見,即便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但美國國內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人依然沒有放棄努力。

04

全球減排不能寄希望於偶然事件 各國還需通力合作

雖然目前全球汙染和碳排放量正在下降,但卻並不是值得興奮的事情。我們都清楚,這一切都是源自一場疫情所引發的經濟停滯,而經濟社會活動停滯可不是我們想見的。

一邊,人類要面對經濟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另一邊,卻也不得不正視目前這個星球所遭遇的不幸。

南極的冰層近日大面積融化。這個全球最冷的地方正在隨著全球溫度的不斷上升而加速融化。2020年初始,一波長達9天的熱浪,讓南極自有記錄以來氣溫突破20攝氏度。

“2019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德國之聲科學記者德里克威廉姆斯說。

NASA近日拍攝到,南極東北角的鷹島的冰9天內消融20%,可謂前所未見。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鷹島冰雪消融情況。圖源:NASA

一件件氣候危機的事實,正在我們身邊上演。地球環境的現況,也許有一些為了一己私利之人選擇性地視而不見,但仍然有人在為此不斷地疾呼、行動,為之努力。

疫情或許能夠給我們啟發,讓我們在復工後能夠自覺地少開一天車,向著綠色生活更進一步。

當兩極的冰融化殆盡,當城市淹沒在海水中,當颱風、颶風成為常態,當極端天氣頻頻光顧,便為時已晚。

疫情結束後,除了歡騰和慶祝,希望你的心裡,能多一絲對這個星球的憂慮,多一份對人類未來的考量。


眾所周知:影響空氣的最主要因素就是CO2


霧霾也對人體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有嚴重影響,使空氣中近地層紫外線減弱,傳染性病菌增強,特別不利於兒童成長。針對霧霾的防治措施,專家給出的建議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減少燃油機動車的使用量。自2015年10月全國ETC聯網運營以來,累計節約時間5255.9萬小時,節約車輛燃油34.7萬噸,減少汙染排放10.7萬噸

ETC有哪些

環保優勢?

減少能耗

ETC不但能減少油耗,還能減少車耗。由於車輛不停車通行,減少了起步、剎車頻率,降低車輛磨損和油耗,環保又省油。

減少霧霾

使用ETC通道還可以有效降低大氣汙染,改善出行質量。據國內有關研究,使用 ETC車道相對於人工收費,會減少Nox、HC、CO、CO2排放16.4%、71.2%、71.3%和48.9%,有效防治霧霾的產生。

節省印製小票

以前未安裝ETC的用戶必須購買小票通過收費站,成本高又不環保,ETC不僅可以節省印製成本,還可降低紙張的使用,從另一個層面上實現對樹木的保護,提高運營效益。

提升通行效率

人工收費通道,按正常車流量估計,一輛車完成停車、遞錢、找零、離開一套流程,需要幾分鐘時間,二是用ETC通行只需0.3秒,車主不必停車繳費,可有效提升3~5倍的通行效率。

針對停車管理存在的實際問題

我司憑藉多年來在該領域的實踐探索

制定了一整套智慧停車管理解決方案

通過ETC、物聯網等技術

與互聯網停車有效結合

搭建集執法監督、車主服務、

停車誘導及停車支付

於一體的智慧停車大數據管理平臺

全面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引導、

整合服務、集約共享”的智慧停車管理體系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停車場智能設備改造

每一個停車場配備包括帶有ETC功能的智能總控機

等停車管理及服務性設備,實現路外封閉停車場的統一管理。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路內停車泊位智能化改造

為收費路段的泊位配備車位地磁檢測器、巡管員手持PDA、

路段卡口ETC高頻天線,實現無人收費管理模式。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呼叫中心

項目配備智慧停車管理中心客服熱線系統,

提供建議、投訴、舉報等人工服務以及電話自助服務。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遠程值守

遠程中心監控室值守人員通過可視化平臺以及

智能停車管理終端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區域停車場/位動態信息。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道路停車位巡管員高效管理

巡管員通過PDA與地磁物聯繫統、路段卡口ETC識別繳費裝置,

同時針對ETC車主完全實現先停車後繳費。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無感移動便捷支付

平臺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聯、ETC無感支付等,

支持查看賬單扣費情況。


人類“隔離”後,地球空氣變好!網友:是該反思生活方式了


通過終端可視化圖標界面,可以實現


1、各類管理數據實時展現

包括:停車資源、用戶、設施等基礎信息的展現;停車場景車輛進出留等動態數據的展現;停車場景繳費進賬數據的實時展現。

2、管理數據動態追蹤分析

包括:停車場車位使用率動態分析;ETC、銀行綁定通道、微信、支付寶、銀聯等;支付渠道及資金流量的動態分析;停車場車位週轉率的動態分析;流量、週轉率及收費情況的對比分析;停車誘導有效率評估分析。

3、行政執法管理服務量化統計

包括:違章、違停的預警與執法行為的動態統計;停車資源基礎臺賬及;分佈的統計管理和地圖可視化;違章、違停行為的區域統計及動態追蹤;停車管理效果效益的定期統計考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