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一部分以消费券形式流入市场,舒困中小企业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在测试之中,这将是金融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开启法定数字货币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每一种货币都是在一定经济体量下的铸币方式,货币发行者享有独有的铸币税收益,央行代表国家收取铸币税,这是中国不同于美国的地方。在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组织都会产生不同的利润,利润的绝对值增加,市场上从本质就需要新增货币。比如大多数经济组织都赚钱了,这些利润不可能都是其它经济组织赔钱出来形成的。很多人赚到的钱来源于央行新增的货币,也就是每年央行根据人大会议等等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市场提供补偿货币,这些货币流入市场,才是各行各业产生利润的根本。如果市场货币总量不变,就会形成部分经济组织赚钱,必须有部分经济组织赔钱。

央行的新增货币只有提过商业银行,向企业特别是国企发放贷款,流入市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好多国企很容易获得这种贷款,然后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贷款对于经济贡献不大,就形成很多的呆账坏账,没有实质性的生产效益,导致通货膨胀。好在被朱总理及时控制,没有引发社会危机。

当然,今天的部分新增货币,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入楼市,导致房地产泡沫产生,过多的货币流入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很多公司获得贷款,用于炒房,才是地产泡沫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些贷款直接进入股市,贷款没有经过物质产品的创造过程,是过去股灾的直接原因。货币促进物质生产与服务的产生,是金融的初衷。

而央行现在发行的数字货币,本质与传统法定货币是一样的,只不过把纸质的货币换成具有专门数字信息的电子产品。数字货币可以由原来的纸币置换,也可以是新增的数字货币,而新增的数字货币同样获得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是法定的,自然属于国家所有,人民所有。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

而现在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大企业有国家新基建的投入,有大量的银行贷款介入。新项目的投入当然是遏制经济下滑必要手段,但是,这种项目的投入传导到消费端有很长的时间,滞后性非常明显。现在的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最多的地方,他们的困难是因为民众消费薄弱,各种产能与服务不能发挥,这样势必影响就业人口的工资收入,而这些人的收入减少,更加剧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舒困中小企业是两手抓的一手,除了加大贷款等方式,提高普通人的消费能力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提供了一个舒困中小企业的机会。我们可以这样操作,由央行印制面额一千元的国民消费券,统一编号,规定消费券的使用流通时间为一年,按十八岁以上的中国公民每人发一张,由地方政府组织统一发放,消费券在流通时间内自由消费,自由兑换。流通时间结束,由银行收取兑换人民币,比如一家餐饮企业受到了一万的消费券,最后他可以到银行兑换一万的人民币。银行收到消费券后,统一缴回央行。比如央行收到农业银行缴回的一百亿消费券,那么,央行兑换给农业银行一百零一亿的数字货币,对于回收的消费券有所奖励,农业银行就可以用这一百亿数字货币进行贷款等业务。

这样的消费券发放使数字货币进入市场更为合理,因为这种数字货币之前已经进入过市场流通,让铸币税直接普惠全民。而且这样发放并没有增加地方财政负担,相反可以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活跃经济。

消费券的发放与新基建项目是面对疫情提振经济的必要手段,需要两手抓。像美国直接给民众发放现金,虽然对稳定社会有绝对作用,但没有新基建等社会发展大项目的推动,根本上不能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仅仅是保底操作。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为人民更好的服务,希望数字货币与居民消费券发放,成为中国金融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最生动的案例。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一部分以消费券形式流入市场,舒困中小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