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文|小毅說歷史

東漢末年,因為皇帝無能和官員腐敗,尤其是宦官專權當道,導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正應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句話,但是這些百姓卻看到希望一樣追隨張角。張角是何許人也?為何引來這麼多百姓追隨?難道他有魔力?

這些窮苦百姓追隨張角揭竿而起,也就是後來的黃巾起義。這場黃巾起義雖說被各方勢力鎮壓,不過其帶來的連鎖效應不容忽視。要知道因為黃巾起義導致東漢疆土配分裂成多個地方勢力,也導致東漢政權徹底架空。

因此也開啟了三國時代,實際上,綜合多方面因素可以知道黃巾起義最後攻陷京師僅差一步就可以統一。也就沒有東漢王朝什麼事了,但黃巾軍最後全軍覆滅主要與一個小人物有關。


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第一,張角是何許人也?此人本來就是大夫,他治病救人,在貧苦老百姓群裡口碑一向很好。

第二,百姓願意追隨張角源於《太平要術》。所謂的《太平要術》又有《太平清領書》之稱,該書據說是道士于吉所著,不過在現代已失傳。當時的張角彷彿撿到寶那樣對《太平要術》視若珍寶,與自己的弟弟張寶、張梁等人利於這本《太平要術》發動道教革命來收攏貧苦百姓。加上張角之前醫術救人積累了不少口碑,他在百姓的簇擁下建立了太平道。

其實,從歷史角度來看,利用宗教而發動的活動較為常見。但是在張角這裡就有些特殊,比如說在東漢末年時期因為宦官當道,百姓日子也過得異常艱難。對於東漢政權統治也忍到極限。其次就是張角借於《太平要術》創立的太平道深入人心,吸引很多追隨者。


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具體點是因為太平道的核心思想和宗旨滿足百姓們的期望,因此才會裂變成幾十萬人。張角看到這裡必須採取措施分人數管理,比如分成三十六方,一方有幾千人到幾萬人左右。這些分佈像是張角為東漢王朝所散佈的無形之網,他在覬覦東漢王朝的帝王之位。

可笑的是,東漢朝廷反而茫然無知。張角將他的觸爪伸到天子腳下也都沒有發現,東漢的漢靈帝只知道壓榨百姓為自己提供享樂,就連官員也打著自己如意算盤。真是的,這些人的心思都不在天下局勢上,覆滅也是活該。

然後,張角趁此機會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還稱自己為大賢良師,就差說自己是皇帝了。張角其實城府極深,不單單是分三十六方包圍東漢首都洛陽,就連洛陽內也安排好自己人。


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張角派人在洛陽發佈太平道理念,同時也拉攏了很多宦官加入太平道。其實,這些宦官絕大部分都是在宮中處於底層地位,自然日子不好過。因為太平道,讓他們看到希望。而且張角此策略的安排簡直天衣無縫,就連東漢朝廷間接推進了此策略的進程。

時機也成熟,張角本來選定日子發動攻陷洛陽起義,從中央到地方出其不意就能直接打得東漢朝廷措手不及。同時,這種策略不僅成效快、傷亡小、時間短,對張角而言是完美的方案。

現實卻潑了張角一身冷水,因為唐周讓計劃徹底破產。當時在起義前幾天,張角派唐周去洛陽最後一次聯絡接應人。唐周反而直接去官府報告,他是怎麼想的?

本來東漢朝廷都不重視,因為唐周不得不重視徹查。一查就抓到馬元義,以在鬧市車裂馬元義收尾。之後迅速行動趁此機會抓住了洛陽城內的1000多名太平道信徒,計劃有變逼著張角提前起義。雖說起義過程轟轟烈烈,但因為脫離了計劃,最後以慘敗覆滅收場,黃巾起義徹底落幕。


黃巾軍本能統一,因小人物而覆滅,開啟三國時代


​但是,唐周作為張角最為重視的弟子,因此會被張角派出完成聯絡任務。畢竟此任務很重要,直接決定了黃巾起義成敗。可見張角對唐周的信任,唐周為何會叛變呢?直接把張角的計劃出賣給東漢朝廷,而且是自願的。

真是敗於小人物啊,再怎麼厲害的人物也躲不過背後插刀子的小人。唐周的叛變理由是什麼也隨著時間而掩埋,不過也因為這次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為各方勢力雄起提供了契機。也就是劉備、孫權、袁紹、曹操等三國人物登上歷史舞臺時刻,同時也開啟了三國鼎立的時代。從側面角度來說,應該謝謝唐周的叛變,因為他,才有了三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