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蜀汉时期,是一段动荡的时期,曾涌现出大批的历史名将,像是五大名将的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等等,这些人物皆为我们所熟知,他们都曾为蜀汉的昌盛立下不可磨灭的战功。除此之外,事实上在历史上魏延是一名十分厉害的武将,也曾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的结局并不好,最终是被杨仪陷害而亡,对于蜀汉而言实乃一大悲剧。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魏延是货真价实的草根出身,他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立下一个个战功,从而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他是刘备十分信赖的手下,得力干将。在早期,刘备便看出了魏延的才能并且开始重用地位不显的魏延,派他守卫汉中,而没有将汉中太守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视此职位为囊中之物的张飞。对于蜀汉来说,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将此地交给魏延守护,足以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重要地位。不过,魏延也的确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在汉中镇守的6年,无人胆敢觊觎汉中,将汉中守卫的固若金汤。魏延从军基本战无败仗,军事思想高超,并且他还曾打赢过曹魏的名将郭淮。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然而,刘备死后,魏延的地位便不如从前,主要是因为诸葛亮一直没有重用魏延。诸葛亮虽然认为魏延善用兵法且武艺高强,然而在实际对战中,诸葛亮更偏向稳妥的战术,从诸葛亮五次北伐皆选择稳扎稳打的战法便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诸葛亮不愿采用魏延较为激进的战术,哪怕魏延对作战地形十分熟悉,并献出子午奇计这样的妙计。此外,诸葛亮对魏延也心存疑虑,一直没有重用他。历史上诸葛亮曾五次北伐,魏延的多次提出的作战方针均未得到诸葛亮的赞同,魏延认为诸葛亮胆小,总是叹恨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发挥。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魏延此人不但勇猛过人,而且善于养兵,练兵,军事才能很高,但他的性格比较像关羽,十分孤傲,又是一员武将,因此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不愿与之亲近也不愿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可是唯独作为文臣的杨仪不屑也不避让魏延的锋芒,因此魏延对杨仪十分记恨,杨仪也看魏延不顺眼,两人的关系十分恶劣,势同水火。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杨仪最初是属于曹操阵营的,作为一名无节操的文臣,当他发现关羽战无不胜,就立马倒戈,投入关羽的阵营,关羽对文臣并不感冒,便随便给他了个职位,让他去找刘备。刘备让杨仪做了尚书,可杨仪并不安分,和其上司能臣刘巴叫板,刘备一怒之下将杨仪发配,挂了个虚职,直到刘备薨后,杨仪跟着诸葛亮,才又有了些地位。杨仪官职虽然不算很高,可他却仗着自己跟在诸葛亮身侧,看不起以魏延为首的一众武将。他的态度令魏延很是不齿,还曾当众用刀将杨仪吓哭。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命令魏延为前锋,同年,诸葛亮病危,临终前秘密与长吏杨仪,司马祎,姜维等商讨其死后的退军计划,计划中令魏延断后,姜维在倒数第二位,但若魏延不听,可不必理会他,按计划行事即可。诸葛亮病逝后,杨仪令费祎去试探下魏延,魏延果然不打算听从计划行事,仍打算继续率军进攻,而且魏延认为杨仪何德何能能命令他做一个断后将军,魏延向费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后,费祎向魏延表示要告知杨仪,之后魏延发现杨仪并未听从其建议,仍然按原计划行事,于是魏延烧掉了栈道,阻拦了杨仪的撤退,事情至此,魏延和杨仪纷纷上表刘禅说对方意图造反。刘禅询问众臣意见,群臣皆力保杨仪,魏延无奈只得逃跑,杨仪命马岱追杀魏延,将其杀死。

蜀汉名将魏延死亡之因

综合评价魏延之死,魏延身为一名武将,没能战死沙场,反而死于己方内部斗争,真是令人叹息。一方面杨仪害怕魏延对其不利,趁机陷害,造谣魏延要投奔敌人阵营,使得刘禅有所忌惮;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魏延的最终结果,与其自身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有一定的联系。杨仪最终的结果,也算不上好,他一直希望能获得丞相之位实际上诸葛亮早已看清杨仪,觉得他不堪为相,后悔之前没有率兵向魏投诚,并且他还上书诽谤朝廷,最终被发配流放,自杀于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