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牛头山,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梅县政府定为“黄梅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于今,瞻仰红十五军纪念碑者,长年络绎不绝。巍巍军塔与风光秀丽的考田水库交相辉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1985年,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黄梅县委、县政府,为纪念红十五军这支英勇部队,经中央军委批准,拨款修建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湖北省省政府,于1992年12月,公布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红十五军纪念地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四周花坛环抱,松柏掩映。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雕花牌楼门,横额镌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系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整个纪念地依山而建,建有纪念碑,石台阶和园林。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纪念碑身高15米,屹立于牛头山顶,坐北朝南。花岗石台阶202级,每级都由两块1.5米石块铺成,象征红十五军。塔正面,是徐向前元帅手书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背面,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红八军军长何长工的题词:“英雄业绩,与世长存。”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碑文。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纪念碑四周的浮雕。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纪念碑四周的浮雕。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鲜花献给先烈,因为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斗争,才有我们今天的国富民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如果太累,还有石凳供瞻仰者小憩。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江山如此多娇,先烈当可含笑九泉了。

原红十五军成立地,在吴祥村老祠堂,修考田水库时老祠堂被淹没。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军部旧址,现在建在吴祥村新建祠堂边。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一九三零年十月十六日,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5团行军至吴祥,与红八军攻打长沙部队一部和鄂东南各县游击队、赣东北部分游击队及红八军部分痊愈伤病员编成的四、五纵队汇合,根据党中央指示,在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成立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政治部主任周吉可。军部设置参谋处、政治部、军需处、后方医院、修械所(后方医院、修械所旧居尚存),下辖第一、三团,共约2000余人。十一月中旬,奉命北上。一九三一年一月,到达湖北麻城与红一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这支工农红军是长征时第二支主力军。抗战开始后,该团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第二营(一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第三营)。这支英雄队伍,曾转战大江南北,屡建奇功,为新中国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南昌起义部队24师参谋长,红15军军长、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校校长、第25军军长等职。其革命生涯虽短暂,但轰轰烈烈,成为了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

英雄业绩,与世长存!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