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我們與世界理性相處,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與網友暢談讀書之道

楚天都市報記者 尹潔 李曉夢 鍾洲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在“書香荊楚·文化湖北”2020年4·23全民讀書月啟動儀式的直播中,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的現身,引來眾多網友留言點贊。疫情期間,在完成下沉工作和對口援建之餘,李修文還在寫一本關於中國古詩詞的書。為支持全民讀書月活動,李修文特地抽出時間參加直播,和網友坦誠相待、暢所欲言、金句頻出,分享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初心、對於一些文學熱點的看法,並解答了家長及學生關心的寫作疑問。

閱讀經典,是自己文學創作的原動力

李修文的文學創作之路始於初中,他至今還記得中學所寫的一篇名為《窗口》的作文,描述了農村裡的一個窗口,從那裡可以看到村莊裡的一歲一枯榮,看到村莊裡的生老病死。李修文說,這種寫作角度,實際上是來源於艾米莉·狄金森的詩集,以及類似四郎探母這樣的經典文本。

回顧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李修文認為艾米莉·狄金森和里爾克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從一開始,他就希望自己的寫作能像兩位傳奇詩人一樣,關注普通人,與那些遭遇到不幸的人將心比心,同時不要忘記那些至高至遠的事物,始終像星辰一樣懸掛在頭頂,審視著我們的人生。

不要怕讀“難懂”的書

有家長在直播間提問,想讓孩子多看書,又怕其沉迷於網絡小說,該怎麼辦?李修文回答,最重要的不是去阻止孩子讀什麼書,而是應該讓他學會在寬泛的閱讀選擇裡,建立自己的主體性,從而和真正的好書有效地相逢。

李修文表示,當下似乎熱衷於發明一切使閱讀變得輕巧和簡單的方式,但艱難與苦澀是閱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哪怕對於中學生,李修文認為也沒必要回避所謂“難懂”的書。他建議,人們應該勇於和那些最難的,看起來註定不能理解不能達到的文本發生關係。即便讀不懂,它也使你走得更遠,抬高了你的整個閱讀質量。

現在的文學處於更加合適的位置

面對網友有關大眾熱衷於刷微博、看抖音,對於文學作品的熱情比以往減少的問題,李修文表示,這才是文學的常態。

“以往人們的娛樂方式相對匱乏,文學對於許多人來講,充當了文化生活的唯一的出口。”在李修文看來,人們不用為文學所謂的式微而悲觀,它本來就應該是靜水流深,如今以不同形式、不同面目,出現在了生活之中,這是社會多元化和進步之後的一種表現。

李修文說,閱讀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幫助人們冷靜地、有層次地去認識自己所置身於的世界。不過他也提醒,不要死讀書,不要讓閱讀消磨了自己的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